曹氏為何如此多將?曹操本就是統兵大才,夏侯淵、曹仁也都是一時之選。如今魏國託孤之臣中的曹休和曹真,竟然也是帥才嗎?若是陛下也有這般親族,該有多好?
至於張溫所說的,魏國皇帝曹睿親至戰場一事,諸葛亮並不認為此事與魏軍取勝有特別大的關聯。
曹睿即位之前,從未聽說過任何關於曹睿的資訊。一個二十多歲的皇帝,又如何會打仗呢?他又不是孫策!
諸葛亮神情懇切的問道:“如今魏國兵力已經抵近大江,吳王對此有無防範?”
張溫回答道:“皖城與中原水道並不互通,魏國若是在皖城造船、也需數年之久。吳王早傳信於在下,如今魏國捨棄陸地而來到江邊,今年之內定會重新攻克皖口。”
諸葛亮未置可否的微微頷首。若是孫權稱要拔掉魏國的合肥城或者壽春城,諸葛亮是決計不信的,東吳還沒有這般在陸上作戰的本事。
但如果孫權保證說要在今年拔掉位於江邊的皖口,此事卻顯得更靠譜一些了。
待張溫陳述完畢之後,諸葛亮未給張溫緩衝的時間,直接出言問道:“若漢與吳聯盟,雙方名份又該如何決定?”
諸葛亮的目光好似能看破人心,張溫想了片刻之後還是決定以誠相待。
“望諸葛丞相知曉,”張溫躬身行了一禮:“漢與吳之間還請不稱漢帝和吳王,而稱西主和東主。其餘之事盡皆平定對待。”
諸葛亮沒有評價什麼,而是直接看向了鄧芝:“伯苗,將惠恕帶下休息吧。待本相上奏陛下之後,再與惠恕回話。”
“多謝諸葛丞相。”張溫行禮後轉身跟著鄧芝走出。
但丞相府中的議事並未結束。
諸葛亮看了眼李嚴以及府中眾人後,朗聲說道:“與吳聯盟應取其實質、不論虛名。今日下午我會入宮當面向陛下上奏。”
“如今魏國雍涼空虛,大漢也到了北伐中原、還於舊都的時候了。我欲在今年春天進兵漢中,相府也隨軍一同前往漢中。”
“正方,”諸葛亮對李嚴說道:“待我率軍徵魏之時,欲請你在漢中率本部留守為我後防,你可願意?”
“這……”李嚴猶豫片刻,起身答道:“丞相,如今益州內部尚且不靖。丞相用兵在外,我應該在內留守才是。”
李嚴像是想到些什麼,隨即說道:“丞相,我有一事也欲啟奏陛下,還是先與丞相溝通一二。”
諸葛亮頷首:“正方請說。”
李嚴緩緩說道:“如今大漢只有一州之地,刺史虛設而全無監察之情。不如將巴郡、巴西、巴東、涪陵、江陽合為一州,將其命名為‘巴州’,在下願為朝廷擔當巴州刺史。”
諸葛亮聽聞李嚴之話後,表情一點都沒變:“巴郡地處險要,是該有國家重臣坐鎮。”
“正方之言我已知曉,今日下午正方就與我一同入宮啟奏陛下吧。”
李嚴拱了拱手,隨即坐下。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李嚴這是在借丞相即將用兵之時,在向丞相、在向朝廷要權!可丞相為何什麼話都沒有說,反倒還要與李嚴一同入宮?
此時坐於堂中的馬謖神情變化的最為厲害,剛要起身駁斥李嚴之時,卻被向朗用眼神阻攔住了。
馬謖瞪大眼睛看著向朗,向朗還是微微搖頭,示意馬謖不要動作。馬謖與向朗素來交好,心知向朗定有其他計較,因此並未當場出言。
等諸葛亮和李嚴下午從宮中出來之後,相府中的大小官吏們都開始忙碌了起來。
陛下準了與吳結盟一事,要求丞相與東吳使臣商量其中細節,以及兩國盟好後該如何對付曹魏。
陛下還準了丞相要進軍漢中的表奏,而且准許了丞相府隨丞相本人一同移往漢中,在漢中就近籌備北伐中原之事。
不僅是與吳結盟和進軍漢中,尚書令李嚴也得了個新職務。陛下命李嚴以中都護的身份掌管內外軍事,率兵屯駐巴郡以備不時之需。
夜間的丞相府中,諸葛亮仍然在批閱公文,馬謖站於一旁請示道:“丞相為何要寬縱李嚴?此人明視訊記憶體著以國事要挾私利的意思。”
諸葛亮看著馬謖的眼睛說道:“幼常,國事傾危、社稷多難,與其批揭李嚴的短處,不如暫且將其安撫以求北伐之事順利進行。”
“貶斥一個李嚴容易,但益州之地本就狹小,若益州的人力物力都不能盡皆為北伐所用的話,又如何能興復漢室呢?”
“日後切不可思慮這般短淺了。”
馬謖行禮:“屬下記住丞相之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