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車一處的吳軍士卒們是這樣想的,此處統領三千步卒的吳軍偏將軍鮮于丹也是如此想法。
鮮于丹選了一處最大、最寬敞的大帳,在分配完自家部眾打掃戰場、收集散落的軍械物資之後,鮮于丹讓親兵去為他煮些湯餅吃,並且還要加幾個雞子。
就當鮮于丹躺在原屬於賈逵的大帳中時,剛剛睡了不到一個時辰,就聽到外面自家親兵的驚慌之聲。
鮮于丹被吵醒,剛剛出了大帳、正要責罵親兵之時,但順著親兵用手指著的方向看去,頓時被驚的目瞪口呆。
不知怎的,南面延綿起伏的丘陵之中,成片的魏軍不停歇的湧出。從西向東、沿著幾個時辰前吳軍衝進魏軍營寨的方向,又向自己這裡衝來。
鮮于丹大為驚恐。
從丘陵中湧出的魏軍步卒,正是埋伏多時的王凌、韓綜、翟丹、胡質所部,共計一萬五千士卒。
其實,今晨大隊魏軍向東撤退的時候,掛車的營寨工事依舊完好。若是鮮于丹收攏軍隊、佔住掛車最窄一處的隘口防禦,說不得能堅持到陸遜率兵返回。
但名將和庸將之間的差別,不在於順境時衝殺的勇猛與否,而在於臨敵危難之時的選擇和判斷。
鮮于丹全然沒有意識到,這是魏軍從戰略上對吳軍的包夾和阻擊。反倒認為自己可以佔據魏軍原來的營壘,守住片刻。
一念之差,葬送了吳軍最後的一絲希望。
王凌率本部八千步兵,輕易的便從防線中找到一個薄弱之處,衝擊到本來的魏軍陣地之後,急速趕往掛車最為險要的隘口。佔據了隘口之後,才從後面夾擊鮮于丹的三千人。
而此時鮮于丹在陣地之中,看見迎面衝來的軍隊中,為首一人身後打著‘安南將軍韓’的旗幟。
鮮于丹不禁怒極。心知自己已被魏軍數倍於己的部隊包圍,既然橫豎都躲不掉一個死,不如拉上面前這位東吳叛將、韓當之子韓綜一起。
鮮于丹集結兵力向韓綜衝來的方向迎戰上去,全然不顧王凌的部隊就在自己身後的不遠處。韓綜所部不過四千,鮮于丹所部兩千多人,一時間有了些旗鼓相當的陣勢。
還沒到半個時辰,東吳中軍的偏將軍鮮于丹,就在軍陣亂戰之中戰死。不過鮮于丹在死前,已經親手用劍穿透了韓綜的胸膛。
韓綜一雙不甘的圓眼死死的盯著鮮于丹的面容,不知是包含了在即將到來的大勝之前死去的惱怒,還是藏著對鮮于丹壞了自己飛黃騰達的憤恨。而鮮于丹將死之時的臉上,竟慢慢多了一絲笑容。
主將戰死之後,吳軍剩餘的一千多士卒也隨即沒了戰意,紛紛扔下武器跪地請降。
王凌在安排手下將領包圍並接管投降的吳軍士卒之後,在親衛的簇擁之下,緩緩騎馬走到剛才的戰場之處。
王凌見到韓綜和鮮于丹二人的屍首之後,不禁搖頭感嘆道:“一個是為富貴丟了性命、一個則是為忠義不惜性命。”
說罷,王凌對身旁的參軍說道:“即刻將此處的戰事記錄下來,急速向東傳給陛下。告訴陛下,王凌已按軍令佔據掛車,已做好阻擊吳軍的準備。”
參軍領命而去。
而此時魏吳兩方膠著的戰場之上,吳軍被方才魏軍騎兵的穿插阻隔分成了兩個部分。
一部分在西,是剛剛吳軍追擊慢了的那批軍隊,約有四萬之數。另一部分在東,是剛剛追擊時的前隊,陸遜就在這部分軍隊之中。
而陸遜此時正在陣中焦急的指揮著,試圖驅使東面自己這三萬人的數個大陣,向西與剩餘的四萬吳軍靠攏。
這一努力剛開始還有些作用。每當魏軍騎兵靠近的時候,吳軍陣中的弓箭就如雨般射出,將不少魏軍騎兵射於馬下。
但吳軍的箭矢是有限的。隨著吳軍陣中射出箭矢的漸漸稀疏,騎兵從吳軍陣型的邊側,每一次衝擊斬殺的吳軍數量也越來越多。
而此時離陸遜一里多的地方,曹睿率著五千中軍騎兵,包括五校尉營的四千騎和夏侯獻所領的一千虎衛,正在北面觀察著整個戰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