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午後,河岸對面打著‘魏大司馬曹’旗幟的騎兵還一動不動的盯著全琮所部。全琮明白,自己所領的軍令已經泡湯,再也無法拖延,於是令傳令兵速速傳令給皖城大營的陸遜,請命讓陸遜來援。
等陸遜收到訊息的時候,已是元月七日的傍晚時分了。
皖城大營的中軍大帳中,陸遜與東吳眾將正在商討軍事。已到尾聲的時候,陸遜斬釘截鐵的說道:“以本都督之見,魏軍騎兵這是在等後面步兵到來!”
“而此戰的要點,就在皖城以東九十里的掛車處!全琮部離掛車尚有六十里,我意乃是搶佔掛車,後續再定是否要將魏軍放至皖城周邊。”
陸遜在桌案後起身,手按劍柄環視帳中眾將:“諸位,本都督明日將親率三萬人向東進發援助全琮所部!若有不同意見之人,現在尚可說來。”
帳中眾將紛紛沉默。吳王請你陸遜為大都督,本就是要你統兵的,率兵東行本就是該做之事,又何必問我們呢?
不過朱桓看了看周圍眾人後,用頗為小心的語氣說道:“大都督,屬下有一言想問。”
“講!”陸遜微微眯眼看向朱桓,口中只說了一個字。
朱桓小心拱手問道:“大都督,屬下願為先鋒,明日可否讓屬下隨大都督一同進發?”
陸遜面無表情的說道:“本都督親領的三萬人明日出發,而朱將軍所部的三萬人,除了留一萬人在此鎖住皖城,剩餘兩萬人和右將軍步騭所部,一併在後天進發東進。”
“朱將軍,你意選哪一部在皖城呢?”
問題拋回了朱桓手裡,這個場景和幾日前陸遜讓全琮率部向東之時,屬實是一模一樣。
當時的全琮看了一圈自己所部的將領,將官職最高的右將軍步騭留在了皖城大營,自己帶著剩下的兩萬人出發去了。
朱桓回答道:“大都督,不妨讓左將軍諸葛瑾部在此鎖住皖城,並作為我軍後援。”
陸遜看向諸葛瑾,諸葛瑾此時也頗為無奈。既然自己官職比朱桓要高,被朱桓扔在這裡也是難免。
而待東吳眾將議定出兵之事後,隨著魏、吳兩家同時向掛車方向增派重兵,一場註定血腥的戰役也再也無法避免。
元月八日,清晨,大都督陸遜親率本部三萬士卒向東北方挺進。
午後時分,陸遜的三萬人抵達了全琮的營地旁,隨即停止進軍修建營寨。而陸遜三萬人的到來,也在兵力上足夠防備魏軍騎兵的襲擾。
因此在八日晚,吳國的右部督、綏南將軍全琮,終於放心的睡了個好覺。
元月九日清晨,全琮所率的兩萬人,準確來說是一萬九千人作為先鋒,終於跨過河來結陣向掛車方向行進。
全琮在前而陸遜在後。在合計近五萬步兵的進逼之下,朱蓋所部的騎兵根本不敢靠近,到了晚間時分,五萬吳兵已經到了掛車的魏軍營寨之前。
與此同時,被朱蓋派去給皖城守軍報信的別部司馬宋威,也到達了天柱山腳下。
山路蜿蜒而又險峻,雖然直線距離只有三十五里,但為了避免被吳軍斥候發現,宋威在離開朱蓋隊伍之後,向北行十餘里至深山之後,才領著兩百人向西行去。
此時已是冬季,山中氣候寒冷、又多有起伏險路,因而崴了腳的、摔了跤的部眾,都被宋威將其集中在一起看顧。
七日,有接近二十人受傷掉隊。
八日,比前一日損失的人更多了,有接近四十人受傷掉隊。
而九日晚,宋威率部到達天柱山的時候,身邊的親信部眾只剩百人了。深山之中急速行軍,三日內的非戰鬥減員就到了一半。
到達約定的地方之後,宋威絲毫沒有耽擱,即刻取出引火之物,在最靠近皖城的一處山頭處開始放火燒山。
此時可沒有什麼‘牢底坐穿’的說法。皖城的南北兩端盡數被吳軍營寨包圍,而皖城中的五千守軍,也在焦急的等著大魏王師來援。
吳兵包圍皖城已有七日了。這七日中,城中的五千士卒也已經損傷了兩千左右。
隨賈逵來到淮南作戰,率四千豫州兵進駐皖城的偏將軍郭鈺,此時正在城頭上巡視城防,排程士卒整修白天作戰損壞的地方。
就在郭鈺來回巡視之時,身邊的衛兵高呼一聲,將郭鈺嚇了一跳:“將軍,將軍快看!北面的山燒起來了!”
郭鈺哪還能不明白?從皖城城頭上看去,南北皆是吳軍工事,東邊的吳軍大寨延綿數十里,大魏軍隊根本就過不來。
而這火光,定是自家方伯派人來給自己傳信的!
郭鈺的眼神愈加堅定起來,強忍著心中的感動之情,對身邊的眾多士卒說道:“大魏援軍將至!弟兄們抓緊修築,援軍就要來救我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