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趙倌急發金牌令
趙構雖然習武,可骨子裡跟他爹趙佶和他哥趙桓沒有什麼區別,那就是缺少血性。不敢跟金國人打,也不想跟金國人打,議和永遠是他的主旋律。因此,主和派也是他始終喜歡的,主戰派只是偶爾用一用。
當南宋的江山趨於穩定了,主和派佔了上峰,趙構又開始起用秦檜為相。別人用著不順手,只有秦檜最會揣摸皇上的心思,關鍵時刻還能為陛下背黑鍋,可以說歷代皇帝都喜歡這樣的臣子。
岳飛投軍後,從一個士卒靠著勇敢與智慧,一步步走向輝煌,三十多歲就成為一個方面軍的統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人對岳飛,既佩服得五體投地,又恨之入骨。
1129年(建炎三年)正月,27歲的岳飛還是個小人物。奉東京留守司的命令,從守衛北宋皇陵的駐地西京河南府返回開封。
岳飛於六月下旬剛回軍開封,就接到杜充南撤的命令。飛向充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
杜充根本就不聽。岳飛無奈,只得率軍隨之南下,開封隨後於次年二月陷落。趙構對杜充放棄開封的舉動不加責罰,反而還命他負責長江防務,升任右相。
此時,岳飛很生氣,決定脫離杜充,獨自轉戰後方。可是,岳飛的手下有一部分人怕金人,準備叛逃。岳飛向他們慷慨陳詞,士卒皆被感動,願隨之作戰。
那時岳飛的部隊不過千八百人,可都是積極抗金者,雖少卻精,特別能戰鬥。
1130年(建炎四年)初春,宜興正被潰軍騷擾,縣令請岳飛來宜興,說:“縣中存糧,可供一萬軍士吃十年!”二月,岳飛進駐宜興,屯於張渚鎮。岳飛抗金英勇,愛民如親,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收編了一些散兵,岳家軍初具規模。
金兀朮兵敗黃天蕩後,損失巨大。這時的完顏宗弼也只知道韓世忠,還不知道有岳飛。
完顏宗弼經過常州時,岳飛率軍從宜興趕來截擊。岳飛四戰皆捷,擒女真萬戶少主孛堇等十一人。這時的完顏宗弼不但知道了韓世忠厲害,也知道岳飛厲害。
這時,岳飛的名字才被趙構知曉,但比起韓世忠來,名頭還是差多了。因此,朝廷詔令,命他配合鎮江韓世忠,從左翼進擊金軍,伺機恢復建康。
是年四月,岳飛已歸屬御前右軍都統制、浙西江東制置使張俊部下。岳飛收復建康後,張俊要把他派往饒州,扼守江南東、西兩路。但岳飛十分重視守衛建康的戰略意義。五月下旬,岳飛親自押解戰俘去行在越州,生平第一次覲見宋高宗趙構。
他向朝廷上奏說:“建康為要害之地,宜選兵固守。臣以為賊若渡江,必先二浙,江東、西地僻,亦恐重兵斷其歸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護腹心。”
高宗看了飛的奏章,深以為是,遂改變張俊原議,並賜予岳飛金帶、馬鞍等物。此時此刻,趙構還是特別賞識岳飛的。
岳飛於紹興元年至三年(1131—1133)先後平定了遊寇李成、張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亂,升任神武后軍統制。宋高宗趙構賜御書“精忠岳飛”錦旗給飛,後又將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撥歸岳飛,這時的岳家軍才真正壯大了。
1134年(紹興四年)春,岳飛上《乞復襄陽札子》,提出收復陷於偽齊政權的襄陽六郡(襄陽府、郢、隨、唐、鄧等州、信陽軍)的主張,並說:“恢復中原,此為基本。”奏議得到朝廷許可,但趙構又特別規定岳家軍不得稱“提兵北伐或言收復汴京”,只以收復六郡為限。
為什麼如此規定呢?趙構還是採取觀望的態度,他不敢將動靜弄大,怕惹得金人再次南征。打一打,也為了和談增加點資本。可以這麼說,趙構從來就沒有收復中原的野心,更不說打到金人老家去。
四月十九日,岳家軍又重返戰場,由江州向鄂州(今湖北武漢武昌)挺進。在從武昌乘船渡江北上時,岳飛情緒昂揚地對幕僚說:“飛不擒賊帥,復舊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岳家軍直抵郢州城下。六日黎明時,岳家軍向郢州發起總攻。戰鬥異常酷烈,岳飛坐在大纛下指揮,忽然有一大塊炮石飛墜在他面前,左右都為之驚避,岳飛卻紋絲不動。士卒攀登雲梯,奮勇攻上城牆。此戰殺敵七千餘人。
郢州收復後,分兩路進軍。張憲、徐慶分兵東向攻隨州(湖北隨州);岳飛領軍直趨襄陽,與偽齊主將李成(原為遊寇)決戰。李成見郢州一日便被攻破,再無勇氣據守,倉皇逃遁。
十七日,岳飛兵不血刃,凱歌入襄陽。五月十八日,牛皋便與張憲、徐慶合力攻下隨州城,俘虜了五千偽齊軍。16歲的岳雲勇冠三軍,手持兩杆數十斤重的鐵錐槍,第一個衝上城頭。
岳飛出師大捷,震動了偽齊政權。劉豫急忙排程兵力,還請來金朝的“番賊”,與河北、河東的“籤軍”增援。李成得到支援,欲奪回襄陽府,率領號稱三十萬大軍反撲,又遭大敗。
從此,岳家軍名聲大震。
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的勝利,震動了宋廷。
趙構接到岳飛的捷報後,對胡松年說:“朕雖素聞岳飛行軍極有紀律,未知能破敵如此。”
胡松年說:“惟其有紀律,所以能破賊。”
岳飛因功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成為有宋一代最年輕的“建節者”。這時的岳飛春風得意,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皇上趙構又特別信任他,這在封建時代為將,是最重要的。
趙構面對著可以偏安江南的局面很滿意,可岳飛並不滿意,他的理想要收復整個中原,甚至是打到金人老家去。因此,岳飛動不動就上書,每次必提“收復中原,迎回二聖”。趙構每看一次這樣上書,對岳飛的信任就少了一層,反感就多了一層。
1140年(紹興十年)五月,發動政變掌權的完顏兀朮廢除對宋和議,親統大軍,以山東聶兒孛堇和河南李成為左右翼,取道汴京向兩淮進軍;右副元帥完顏撒離喝統帥西路軍,從同州(陝西大荔縣)攻陝西。五月下旬,金軍兵臨順昌(今安徽阜陽)城下,順昌告急。
宋高宗原不同意岳飛出兵,後恐順昌有失,便命岳飛發兵救援……
岳家軍節節勝利,眼看就要打到開封,趙構卻連發十二道金牌,要岳飛撤軍。一道難題,擺在了岳飛的面前。
請看下回——444嶽帥狂吼鐵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