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住在何處?”
“弄地毯的就住在艮嶽,跟馬球隊來的人就住在馬球場邊的別墅中……”
正式比賽開始了。
雙方在教練的帶領下,全部隊員亮相。兩隊馬從東至西跑到場地中間立住。隊員們在馬上相互致意。
宋隊員喊:“向大金國隊員學習!”
金隊員喊:“向大宋國隊員致敬!”
同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為了公平起見,請的是大理國裁判員段正寧。
馬球不大,跟拳頭差不多。用質量輕而有韌性的木料製成,中間挖空,外邊塗上顏色。為了醒目,多呈紅色或彩色。
打球的工具叫“球杖”或“鞠杖”。球杖的質地有木製的,也有藤製的,外邊裹著牛皮。由於球棍頂端的彎曲部分形如陰曆月初的“半弦月”,古代詩歌又常用“月杖”或“初月’來形容它。
唐代有一位不大有名叫蔡孚,卻寫了一首很有名的《打球篇》詩,說得就是打馬球——
德陽宮北苑東頭,雲作高臺月作樓。
金錘玉鎣千金地,寶杖雕文七寶球。
竇融一家三尚主,梁冀頻封萬戶侯。
容色由來荷恩顧,意氣平生事俠遊。
共道用兵如斷蔗,俱能走馬入長楸。
紅鬣錦鬃風騄驥,黃絡青絲電紫騮。
奔星亂下花場裡,初月飛來畫杖頭。
自有長鳴須決勝,能馳迅走滿先籌。
薄暮漢宮愉樂罷,還歸堯室曉垂旒。
段正寧一聲哨響,場上只留下6名隊員。當初的馬球比賽,上場的隊員數比較靈活,一般最少為4人,最多為8人,只要雙方對等就可以。
二聲哨響,12匹馬奔騰起來,12名隊員球杖舞動起來。宋人更擅長玩技巧,蹴鞠更勝一籌。金人馬術嫻熟,力量更大,打起馬球來大刀闊斧,有點像現代的德國足球。
很快宋人就處於下峰,馬沒人家快,也不抗撞,不多時就人仰馬翻球上天……
趙佶特別急,知道打不過人家,可也不想輸得太難看。也不顧身份了,站起來大喊,為自己的隊員加油。看臺上近萬宋人也一齊高喊,震天動地。
金人的啦啦隊人雖少,可每個嘴裡都有一支古老的“嗚嗚祖啦”,吹得扈三娘特別煩燥,直堵耳朵。
上半場結束了,宋慘敗,被金人打了個20比5。趙佶很不滿意,中場休息時將高俅叫來,罵了一通,讓他下半場將比分追回來。
趙佶心中想的是友誼,可也別輸得太慘,不然面子上太難看。
遠在金國的皇帝完顏晟想的可就不是友誼了,而是如何儘快佔領大宋。他看著東京與大名府的模型,兩眼發出狼一樣的光芒……
請看下回——251子夜驚醒寫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