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馥拱手點頭:“都記下了,我保證一字不差,回許都轉給荀令君。”
“那便好。”
曹操言罷便揮手示意散帳,但將賈詡、劉馥兩人留下,準備繼續商量西北之事。
生子當如孫仲謀,亦可說生子當如龍雲起。
兵對兵,將對將,後輩對後輩。
曹操對劉備的忌憚,始終都高於龍驤,甚至沒把龍驤當對手。
事實證明,曹操的忌憚有道理。
劉馥帶著一包錦囊,與曹洪、曹休同出河北,最後在黃河邊分道揚鑣。
二曹乘船朔江而上,劉馥騎馬南下許都。
兩邊皆行至半路,劉備部將甘寧從黃河佯攻繞後,配合張飛一舉從正面拿下潼關。
鍾繇驚懼不能與敵,一路東奔洛陽遇上二曹,移交完軍隊又奔許都。
論打仗,鍾繇自認外行。
曹洪見潼關已失,建議屯兵函谷退守洛陽,曹休則認為劉備兵少,急劇擴張容易顧此失彼,應該向西與其對峙。
若敵進,則再退。
曹洪聽從其言,撥兵三千與曹休,自己則陳兵函谷。
結果真如曹休所料,劉備拿下潼關便戛然而止,曹休遂屯兵於弘農,作為曹洪的前哨站,監視著潼關動向。
以諸葛亮的穩健,豈能兵行險著?
有潼關擋住曹軍,劉備目標是站穩關中,然後屯田養甲、迎天子、取漢中、定西北,等到時機成熟再進中原。
所謂時機成熟,有好幾個因素構成。
需要基業穩固,需要名正言順,需要天下有變,也需要龍驤在東南鬧大。
劉備這邊因為謀在人前,所以局勢一直按預料在推進。
劉馥回到許都,荀彧便依計行事,但噁心孫權的計劃略有滯後。
派去合肥傳詔的使者,以及去江東的細作剛出城,因為時間已悄然來到四月,孫權調集的十萬大軍,已從四面八方向淮南集結。
江東戰船在濡須對岸集結期間,呂蒙率領石城駐軍再次渡江登陸歷陽,結果城中幾百守軍竟望風而逃,第一份捷報很快傳到孫權那裡。
歷陽雖然拿得輕鬆,但城中百姓早已走空,呂蒙甚至沒找到一顆糧食,於是帶著疑惑繼續向北,阜陵、全椒少許守軍也望風而逃,城中同樣像被洗劫過一般。
呂蒙雖然還在發捷報,但隱隱覺得哪裡不對,幾天之後軍至浚遒縣,依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就這樣,呂蒙帶著軍隊繞了一大圈。
兩手空空,於四月初十趕到集合點。
孫權此時意氣風發,聽完呂蒙的可憐遭遇,覺得龍驤可能是怕了,竟有意讓張昭勸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