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孫翊仗義支援,歷陽糧食危機暫時解除,這樁美談也逐漸流傳開來。
這段時間,吳縣因為周瑜之故,輿論如烈火在燃燒。
直到孫翊贈糧訊息出現,才沖淡了周瑜中毒的輿論,但孫翊又成了新一個話題人物。
不少人誇他有乃兄乃父之風,評價極高。
周善護送周瑜遺體回吳,周妻鮑氏聽取族人的建議,在下葬前請來仵作驗屍,核實周瑜確為中毒而死。
而孫權指定的兇手黃祖,果然被人質疑沒有下毒機會。
一時間,吳縣輿論失控,無論朝堂軍營、街頭巷尾皆熱議,什麼稀奇古怪的猜測都有。
周善見狀便從孫權之計,有意將兇手引向曹操、龍驤、孫賁以及刺殺孫策的人。
這些疑兇之中除了孫賁是自己人,其餘要麼是江東的對手、要麼是江東的仇家,但周瑜生前最後一餐就在南昌,孫賁成了最有機會下毒的人。
除此之外,孫賁與曹操是兒女親家,其弟孫輔因暗結曹操被軟禁,他也有極大的作案動機。
當一切證據都指向孫賁,那些身在吳郡的孫氏族人,沒一個人站出來為他說話,讓這個孫家族長威望大降。
周妻鮑氏也將仇人鎖定孫賁,但這件事只有孫權能夠解決,她在孫權西征未歸這段時間裡,每天都到孫妻徐氏那裡去拜訪,經常在人前以淚洗面彰顯委屈,像極了徐氏喪父那段時間的表現。
孫權比誰都清楚周瑜死因,他故意把矛盾引到孫賁身上,並沒打算審判自己的從兄。
沒有實際證據,孫權動不了孫賁,但可以透過這件事,汙染孫賁的政治羽毛,讓其無法再擔任孫家族長。
孫權會在目標達成後,把所有罪名都推到霍春身上,讓投河的忠僕擔下一切。
周善在吳郡等了一段時間,見下毒事件輿論被孫翊取代,他便跟著運糧船到前線覆命。
孫權這次西征野心很大,周善還是想跟上去撈點軍功,畢竟替主公幹髒活只能得信任,想要富貴還得去戰場。
十月下旬,周善正在去江夏的路上,江東軍歷時百日終於攻陷沙羨。
孫權這次一雪前恥,打了個漂亮的殲滅戰,不但消滅了江夏守軍,連主將黃祖也被斬殺。
新任的大都督呂蒙,也在此戰中贏得威望,除了黃祖被他先登斬殺,期間還手刃數名偏將。
孫權殺黃祖佔據沙羨,江夏南部幾個縣皆降,但江東兵馬沒有班師的跡象,孫權還要根據周瑜的計劃,休整幾天繼續向西進取江陵,然後蠶食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
此次江夏之戰,攻方兵力是守方數倍,在城防破損情況下還打了百日。
孫權明白這不全是他的功勞,沒有孫策和自己數次的攻打削弱,黃祖是沒這麼快丟掉性命的。
難得遇到荊州被洪水肆虐,孫權可不打算這麼快就收兵,他在曹操身上丟掉的威望,準備一股腦在荊州撿起來。
有江東戰船封鎖長江,黃祖得不到任何外部救援,城中的物資最後越打越少。
孫權破城後想著補充一番,結果黃祖不但留給他許多空官倉,還留下兩萬飢腸轆轆的百姓。
這樣一來,孫權不但要用自己的糧食開慶功宴,還需要勻出一部分餵養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