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劉玄德雖有仁義之名,但市井之言不會空穴來風,大公子為人善良謙和,難說不為其所制,您要有所防備才是。”
“飛鳥盡,良弓藏?”
劉表冷冷地看著蒯越,肅然道:“琦兒若無玄德相助,別說拿下漢東坐穩郡守,現在只怕還留在襄陽享樂吧?我劉表豈能恩將仇報?再說玄德素有大志,我們都是漢室宗親,有拯救社稷的使命,他拜軍師無可厚非,而且請孔明前請示過我,異度儘管放心,他不會謀我荊州。”
見劉表義正言辭,蒯越眼珠兒一轉,跟著丟出一個‘王炸’。
“主公身體康泰,我們自然不會擔心,但您近來氣色不佳,人總有老而無力的時候,那時誰來制衡劉備?您別忘了當年的徐州,陶謙將徐州拱手相讓,他那兩個兒子.”
劉表聽後不由一怔,荊州雖沒當時徐州艱難,但情況也十分之相似,兩州同樣都是四戰之地,同樣都是父年邁而子弱。
陶謙死前徐州岌岌可危,曾多次想棄徐州而逃回丹陽,他兩個兒子能力平庸不能成事,別說對付不了強大的曹操,就連徐州本地豪族也沒奈何。
當時徐州內憂外患,陶謙藉口兩個兒子不適合為官,遂將徐州拱手讓給劉備,並請對方代為照拂兩子。
劉備入主徐州時情況複雜,除了擁護自己的本地士族豪強,還有以曹豹為首的丹陽舊部,也有以臧霸為首的泰山諸將,外部袁術甚至趁亂佔領了廣陵郡,後來還迎下兵敗來投呂布軍團。
可以說,亂如粥。
幾方勢力犬牙交錯,尤以徐州本地士族豪強,與陶謙帶來的丹陽人,因為利益糾葛矛盾尖銳。
陶謙把徐州讓給劉備,麾下的丹陽人失去了政治靠山,他們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數次暗中聯絡陶商、陶應,希望兩人重新扛起陶家大旗。
劉備得到情報沒有聲張,也不願血腥處理陶謙舊部。
鑑於陶家兄弟留徐州早晚出事,劉備便秘密派人將兩兄弟送去青州,送到當時第一諸侯袁紹的地盤,並讓糜竺資助了一大筆錢財,讓陶商、陶應隱姓埋名做個富家翁。
劉備雖然解決了麻煩,卻因此觸怒了丹陽人,他們誤以為陶家兄弟被害,讓丹陽人失去希望,後來曹豹趁劉備外出作戰,暗中與呂布取得聯絡,最終將張飛趕出下邳。
陶謙身故,兒子被送出漩渦。
本來是大好事,但曹豹等人懷恨攀咬,在徐州誣陷劉備謀害二陶。
可惜劉備仁義之名在外,包括呂布在內都不相信謠言,這件事慢慢就沒人再提起,但總有好事者偷偷傳播,以至於荊州也有流言。
劉備既沒像祥林嫂那樣見人就解釋,也沒有去把隱居的二陶找出來作證。
因為他知道事實勝於雄辯,與小人糾纏也會成為小人。
現在蒯越拿出二陶說事,劉表出於本能產生聯想。
但劉表與陶謙不一樣,他當年拿著詔書單騎入荊州,並沒有親朋舊故跟來攀附,荊州能夠一直保持穩定,也因為劉表捨得讓渡利益,本地豪強都願意支援自己。
荊州的內部結構,遠遠比徐州要穩固。
現在荊州豪強一家獨大,劉表透過娶蔡氏也融入了進去,他本並不擔心後人沒依靠,但這兩年蔡氏姐弟常說劉琦壞話,對次子劉琮卻表現出親近,所以不得不對長子更上心。
看到劉備與劉琦親近,劉表便借劉備之力扶持。
沒想到劉備把劉琦得太高,又惹得蔡瑁、蒯越等人不高興。
劉表思忖良久,想通了各種關節,也看穿了蒯越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