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第一時間想到諸葛亮,那個有真材實料又心高氣傲的臥龍。
可惜之前在司馬徽家做客,諸葛亮與石韜等人都有表態,他們都看不上寄人籬下的劉備,徐庶認為即便舉薦也多此一舉。
投效劉備這段時間,徐庶感受到劉備的真誠,更瞭解到劉備志向遠大、佈局深遠,此時來追隨的確是最佳時機,也能一展胸中抱負。
只是,我能說服孔明麼?
徐庶皺眉沉思之際,劉備笑著看向劉曄。
“雲起果然聰慧過人,我想他說的是水鏡先生,只可惜水鏡先生雖有才,卻是個不願出世的隱者.”
劉曄拈鬚對曰:“龍將軍能從我信中隻言片語,斷定元直在荊州有賢才好友,這讓我想起他推算出孫策死期,所以建議元直要鄭重考慮,這或許是龍將軍特殊本領。”
“三年之約麼?我曾聽翼德說起過,的確匪夷所思.”徐庶額上愁眉不散。
劉備搭話追問:“雲起若沒什麼倚仗,不會派許衛千里傳信,而且單單就說這件事,眼下正為張魯之事犯難,如果元直在荊州的友人,以水鏡先生學問最高,說不定他有妙計能破局,不行引我到他家中走一遭?”
劉備說完見徐庶皺眉搖頭,於是繼續發問:“水鏡先生當真與世隔絕?我只是前去問個對策也不行?不一定要求他下山的。”
“非也。”
徐庶搖了搖頭,拱手答曰:“龍將軍引經據典很妥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庶在荊州的確結交了不少好友,其中不乏飽學之士,德操(司馬徽)雖然名望最高,但荊襄還有學究天人的大才。”
“哦?”
劉備見獵心喜,扶案身體微微前傾,顯然對後面的話很期待。
徐庶反問劉備:“主公來荊州時間不短,應該知道‘水鏡’兩字的由來?”
“有所耳聞。”劉備微微頷首,“此號乃名士龐公所冠,劉景升數求其出山而不得,一直引為憾事,我本該往峴山求安邦之策,又恐蔡蒯等人猜忌攻訐,故而至今還沒能成行。”
徐庶點頭附和:“主公沒去是對的,龐公雖有驚世大才,隱世之態比德操更甚,應該終生不會出仕.”
“大丈夫抱驚世之才,卻這樣空老林泉之下,可惜啊.”
劉備蹙眉感嘆之際,徐庶緊接著道出重點。
“龐公除了為德操冠號,還為荊襄另外兩個俊傑冠號,是謂臥龍、鳳雛也”
“臥龍、鳳雛?”
堂內眾人聽完面面相覷。
諸葛亮與龐統之號,目前只在小範圍流傳,並不像司馬徽那樣聞名,所以大家都是第一次聽說。
劉曄好奇拈鬚追問:“敢冠龍鳳為號,其才必定非同小可,元直不妨詳細說說?”
徐庶微微頷首,將手一揚指向門外,只見院內風雪捲動。
“鳳雛即襄陽龐統,字士元;臥龍即琅琊諸葛亮,字孔明;此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若得其一可安天下。”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這句話說得劉備心癢癢的,但聽到龐統這個姓氏,他立刻聯想到荊州龐家,於是輕聲詢問:“這鳳雛先生與龐公是”
徐庶答曰:“龐士元是龐公從子,他背靠荊州龐家前途無量,此時斷然不會追隨主公,倒是諸葛孔明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