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話到最後聲音越來越小,他知道劉曄不會問這樣簡單的問題,所以對自己的答案並不肯定。
果然,劉曄有新穎解答:“我們做的事,可以總結為外因,如果沒有內因支援,劉景升絕不會這般爽快。”
“內因?”劉備擺出求知狀。
劉曄微微頷首,正色答道:“劉景升昔日單騎入荊州,靠著蔡瑁、蒯越兄弟等人和家族相助,最終才在荊州站穩腳跟,現在各大豪族把持荊州軍政要職,可以說有些勢大欺主的嫌疑,劉景升可能故意引入使君,用來制衡蔡、蒯等家族,所以他們才如此敵視。”
“原來如此。”
劉備恍然大悟,跟著追問:“蔡瑁視我眼中釘,劉景升把我當棋子,此番他們算計到先生頭上,當如何應對?”
劉曄對曰:“不如將計就計,劉表若真困我在襄陽,使君正好以此為藉口,向劉表訴苦蒐羅人才。”
“讓子揚陷在襄陽,我不放心.”劉備果斷搖頭拒絕。
劉曄笑道:“使君若放心不下,那我們就一同前往,反正也不是第一去了,只要關將軍依計行事,宛城將不會有問題。”
“也好。”劉備頷首點頭:“我同去拜年,相信劉景升沒有話說。”
二劉定下計策,跟隨使者同回襄陽。
蔡瑁見劉備也跟了過來,再次找到蒯越詢問對策,蒯越則建議順水推舟,讓劉表把劉備也留在襄陽,這樣宛城、西鄂群龍無首,劉備勢力瞬間被分化瓦解。
劉備獻衣帶詔、舉劉琦為茂才,這兩件事讓劉表沒興奮太久,因為任何快感都有時效性,特別在某件東西到手之後,理所應當的心態會佔據理性。
劉表獲得快感不久,就對劉備再起忌憚,所以欣然接受蒯越建議,用一干理由將其留在襄陽,分化他與關羽等人的聯絡。
劉備、劉曄做客州牧府當天,劉表再設家宴隆中歡迎,他不但將劉琦叫來作陪,甚至把六歲的劉琮也叫了出來。
蔡瑁認為公子親近劉曄,不能讓大公子獨佔鰲頭,便唆使蔡氏將劉琮也帶上,起到渾水摸魚的效果。
酒過三巡,劉表見已寒暄得差不多,就開始為留人行話術鋪墊。
“玄德,宛城、西鄂兩縣百姓較少,雲長應該管的過來吧?”
劉備故意謙虛說道:“雲長通曉軍略,政務再慢慢熟悉,應該問題不大,不過轄下沒有能吏,只能治理得馬馬虎虎,還請兄長不要怪罪。”
“馬馬虎虎就夠了。”
劉表欣然點頭:“雲長通曉軍略就好,宛城、西鄂與曹操控制區域接壤,只要不丟地失土就是對荊州有功,我很看好關雲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