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主荀攸覺得此行不妥,隨即上前進言曰:“明公,劉闢之言也未可全信,他若故意引誘大軍向南,而劉備主力卻躲在他處,豈非又中其疲軍之計?應該暫令大軍屯駐平輿,待各方探馬探明行蹤,再有的放矢,進軍不遲。”
曹操輕輕搖頭:“公達所慮雖然周全,然劉備之兵雖沒三萬,萬餘烏合之眾總歸有的,另據李文達提供的情報,關羽、張飛皆已回到劉備身邊,若他真如劉闢之言向南逃,子和的千餘虎豹騎焉能抵擋?”
“如果劉闢使詐,那就”
荀攸拈鬚面色凝重,他沒有繼續往下說,是因曹操擔心也有道理。
曹操不是魯莽之輩,他此時也心中也很糾結。
瞥見身旁郭嘉神態自若,曹操便扭頭詢問:“奉孝似有高見?”
郭嘉拱手一拜,對曰:“劉備數敗於明公,此時他聞風而逃,較往日有所長進,既然汝南待不下去,他唯有西去荊州投劉表,或者前往淮南聯合或投奔孫權,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地方可去;
西邊要過李太守防區,想輕鬆翻越桐柏山不易也,向南則是一路坦途過淮水,是我也會選擇逃往淮南,再結合剛才劉闢的話,劉備很可能用的虛實之計,明公可以引一軍往南追擊,留一軍在平輿等待西邊的訊息,如此則萬全矣。”
“奉孝之言,甚合我心。”
曹操點頭肯定,然後對荀攸囑咐:“劉備帶著萬人行軍,不可能一直隱匿行藏,我留下一萬精兵在平輿,由你和子廉(曹洪)指揮,再把張郃也留下聽用,你們時刻準備增援李文達,或者堵截劉備反方向潰逃。”
“唯。”荀攸拱手應下。
曹操隨後便揮軍南下,行至半路又收到斥候報信,言下游新蔡方向煙塵陣陣,似乎是大軍移動產生的痕跡。
這還用說?一定是劉備。
曹操不疑有他,即著下令大軍輕裝疾行,打算用騎兵先絆住對手,然後由步兵主力跟上圍殲。
想法雖然美好,現實卻很殘酷。
曹仁追擊劉闢至新蔡附近,才發現除了追擊那幾十個騎兵,其餘都是拖家帶口的流民。
劉闢是唯一的線索,曹仁一邊派人給曹操報信,一邊率騎兵繼續追擊。
曹操收到情報並沒動怒,反而向郭嘉笑著打趣:“這不是劉備用兵的風格,他身邊定有高人輔佐,好在奉孝、公達能料敵於先,事情變得有趣起來。”
“劉備真要去荊州?他怎能突破李太守防線?”郭嘉拈鬚自言自語,臉上寫滿了不相信。
曹操冷笑:“沒發現劉備主力之前,一切還是未知之數,反正平輿留了一萬精兵,我們繼續前進到新蔡休整,將士們疾行軍兩天,必須要停一停。”
郭嘉點頭附和:“劉備也有可以用百姓做掩護,他的主力已經跑到前面去了,只要能搶在我們之前過淮水,再逃到廬江北部山中,則不易追也”
“奉孝放心,子和(曹純)的虎豹騎雖少,也有可能擋不住劉備,但是幫著我們拖些時間,應該問題不大.”
曹操直到現在,仍相信劉備往淮南逃竄。
因為但凡正常人思維,都不會選擇從汝南西部出逃,只要李通扼守住桐柏山連線荊州幾個要道,劉備那點兵力根本就突不過去。
所謂妙計,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所有人都認為西邊困難,劉曄卻故意讓劉備西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