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
曹操皺眉捋須,喃喃自語:“陳元龍曾玩弄呂布於股掌之中,如今竟被周瑜打得節節敗退,致使半個廣陵落入江東之手,那周瑜很有能耐麼?”
荀彧拱手搭話:“我聽華子魚(華歆)講過,那周瑜才學出眾、儒雅有氣度,是江東一等一的將才。”
曹操反問:“一等一的將才?為何此前無人說起?”
荀彧捋著美髯分析道:“或是此前孫策過分出彩,其光芒掩蓋了其他人?”
“有道理”
曹操頷首肯定之時,諫議大夫王朗起身進言:“江東此次同時攻打壽春、廣陵,孫權失敗而周瑜取勝,除了周瑜個人能力之外,還跟雙方使用的軍隊不一樣,主公不可不察也。”
王朗原本為稽太守,因不敵被孫策取而代之。
孫策佔領會稽曾派張昭招攬,王朗不從被流放窮鄉僻壤,那段時日過得窮困潦倒。
後受到曹操上表徵召,王朗也因戰亂阻塞道路,輾轉數年才來到許都,出任諫議大夫、參贊司空府軍事。
王朗對孫家人十分仇視,所以對江東軍務尤為關切,司空府其餘人都在關注袁紹,他卻把注意力放在江東,他知道曹操總有一天會平定東南,那時就有自己用武之地。
“哦?景興(王朗)快說與我聽。”曹操一下來了興趣,側身示意王朗說下去。
王朗拱手答道:“據我收集到的訊息,周瑜出任江東大都督,麾下多為孫堅、孫策舊部,戰鬥力遠比孫權用的袁術舊部強不少,所以陳元龍敵不過事出有因。”
“這麼說”
曹操頓了頓,輕輕敲擊桌案發出感嘆:“元讓還有幾分運氣,若孫權讓周瑜攻打壽春,說不定堅持不到三個月。”
王朗見曹操在點頭,便繼續分析獻計:“孫權攻打壽春圖謀許都,其志未必比其兄孫策小,周瑜與孫策有總角之好,必定傾全力相助孫權,所以我認為對江東要重視,若主公急切間吞不下河北,不如先南下先滅孫氏?.”
“不可。”
“明公不可.”
王朗話音剛落,荀氏叔侄同時起身反對。
荀攸遂與荀彧相視一笑,把回答機會讓給了荀彧。
荀彧頷首回禮,面對王朗一臉鄭重:“誠如王大夫所言,此次壽春能獲勝,與對手有莫大的關係,若周瑜麾下戰力不俗,則東南未必能迅速拿下,再加上揚州一地水網縱橫,沒有水軍恐難渡長江都是難事,我認為現階段的對手是袁紹,絕不能將兵馬陷於江東,否則袁紹、劉表等人聯手來攻,如之奈何?”
“呃這.”
王朗被荀彧辯得無言以對,吞吞吐吐垂著頭表情尷尬。
“文若高瞻遠矚,孫氏急切間,的確不可圖.”
曹操肯定荀彧的觀點,但也沒有責備王朗,反而撇開話題問:“景興,我聽說孫策臨死之前,曾把江東之軍政託給張昭,為何江東大都督是周瑜?”
王朗答道:“孫權繼位時人心浮動,周瑜帶兵回吳奔喪穩住局勢,便從張昭手裡分走一半輔政權,也許孫權認為周瑜用兵強過張昭,便委任其為大都督”
“原來是這樣,景興請安坐。”
曹操聽後突然心情大好,揮手示意王朗就坐,又看向荀彧叔侄說道:“據此看來,江東臣強而主弱,從孫權繼位的表現來看,他應該想有所作為,豈能相安無事哉?”
荀彧點頭附和:“明公所言甚是,要對付東南不急一時,留些兵馬在淮鎮守即可,應全心全力攻略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