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喜而誇讚:「寇可往,我亦可往,孫權、龍驤在自掘墳墓。」
荀彧點頭附和:「奉孝所言甚善,但壽春守將需仔細斟酌」
一直沒發言的荀攸,這時候突然站起身,向曹操舉薦偏將軍于禁。
「明公,我推舉於將軍去壽春,無論在延津還是官渡戰場,他能守能攻表現得十分出色,定然能夠確保壽春不失。」
「明公與袁紹決戰在即,於將軍應該跟隨北上才是」
荀彧話沒說完,就被曹操的聲音打斷:「此次,我不打算讓文則隨軍,但讓他去鎮守壽春,又覺得分量不夠」
于禁去年官渡大放異彩,代價就是麾下泰山兵損失慘重,曹操戰後撥了幾千人給他補充,此時正在許都休整並抓緊訓練。
曹操說話的時候,把目光轉移至曹仁、夏侯淵處,他正糾結該派誰去壽春,這種鎮守邊關的任務,派個外姓將領他不放心,只有威望足夠的宗族大將,才能有效調動周邊資源。
曹仁是曹操手中一把尖刀,與袁紹戰前派去鎮守壽春,像用牛刀去殺雞的感覺,而夏侯淵戰時負責大軍糧草,也是不能隨意調離的核心人員。
猶豫之際,夏侯惇突然起身請纓:「孟德,不如讓我去?聽說傷我左眼之人,就是龍驤的部將曹性,我早就想報這個仇。」
曹操看到夏侯惇起身,突然覺得恰到好處,正準備同意卻被荀彧打斷。
「許都比壽春更重要,明公若同意元去守壽春,許都由誰與我同守?尋常將領威望可不夠.」
荀彧在提醒曹操,夏侯惇資歷高、威望高,行政官職河南尹,由他坐鎮許都等於曹操替身,若換另一個普通將領頂替,一旦朝廷裡爵位高的勳貴、官員有異動,荀彧的尚書令也不夠彈壓。
曹操也覺得荀彧考慮周到,朝廷裡反曹聲音一直有,別前腳出門、後院著火。
夏侯惇此時收手不語,私人恩怨與國事他分得清,但眼神中流露出些許失望。
曹操沉思之際,餘光掃到荀攸,腦中突然靈光一閃,然後雙手一拍,笑道:「文若勿憂,於文則本要留在許都練兵,他與你同守後方正合適。」
「可」
「離開許都前,我會給他節鉞,可保許都無虞。」
「這樣.也可以.」
曹操讓荀彧安心,又走到夏侯惇面前,看著他鄭重提醒:「元讓帶五千屯田兵南下,切記只守城不出戰,無論孫權還是龍驤,都要等著我來。」
「孟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