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明輕輕的吐出了字。
“釣魚!”
轉天,陳啟明找到大隊長王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各個網站註冊號碼ID,再註冊一些某信某書之類的,想辦法吸引詐騙犯上鉤。
“這能行嗎?這和大海撈針沒什麼區別啊?”
王平的擔心並不是多餘,要知道華夏有幾億網民,兩個人能在網上相遇這個機遇是相當的小。
“就算是大海撈針,也許還是有機會的,反正也沒其他線索。”
陳啟明又解釋一句,王平想了想說道:“行,你看著辦,有什麼進展通知。”
王平根本就沒指望陳啟明和申慶能幫上什麼忙,在他看來只要不添亂就已經很好了。
這次借調陳啟明、申慶也不是他的想法,而是範士元提議,他只是一個執行者。
甚至在這之前,他根本就知道這兩個人的存在。
徵得王平的同意之後,陳啟明找到申慶說了自己的想法。
兩人是一拍即合,申慶利用自己在網路中的影響,很快就註冊了一批某信某書的。
這些ID上的資料,年齡都是40歲到45歲之間,朋友圈曬的也都是美食、旅遊等等資訊。
沈慶甚至還找了不少人幫忙,在各個交友平臺也都發了資訊。
忙活了一天之後,申慶統計了一下,某信的ID有一萬加,這些ID都透過自動回覆軟體來管理。
只要有人加好友,這邊便會有提示,然後再透過反向偵檢視看其中有沒有犯罪嫌疑人。
讓陳啟明和申慶萬萬沒想到的, Id剛剛註冊完沒多一會,便收到了無數條申請好友的資訊。
搞得兩人連看資訊都看不過來,最後不得不將張國棟也拉過來幫忙。
就這樣一連搞了幾天,也沒發現什麼線索。
在這期間陳啟明也領略了網路的力量,這些人是真的閒啊!
由於訊息太多,有幾次將電腦都搞宕機了。
就這樣持續了一週之後,陳啟明、申慶還真有了一些收穫。
在一個名為“我就是女王”的ID,認識了一個自稱是君官的男人。
在這個人的朋友圈,可以看到他穿著軍裝的照片,還有參加戰友聚會的照片。
時不時還會發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東西。
透過對齊朋友圈照片的甄別,沈慶可以肯定這些照片多數都是假的。
陳啟明第一時間,把這個情況反映給了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