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記?你怎麼來了?”
陳啟明連忙起身說道。
“我走過,看到燈還亮就上來看看。”
趙建偉拍了拍陳啟明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慢慢聊。
陳啟明拉過椅子,趙建偉這才開口道:“遇到什麼問題了?”
趙建偉不問,陳啟明還準備彙報,現在問哪能不說。
聽完陳啟明的彙報,趙建偉嘆了口氣說道:“其實臨平鎮賭場的事早就有人舉報過。”
陳啟明這下來了興趣,連忙問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呂大年出事之前,就曾經有人匿名舉報過。
因為事情發生在臨平鎮,所以案子自然要歸到呂大年頭上。
結果還沒查出個頭緒呂大年就出事,當年這個案子唐浩強辦的。
因為證據確鑿,趙建偉也沒辦法替他說話。
“有時候,在我這個位置,總是要有取捨的。”
趙建偉說得很婉轉,陳啟明卻是心中一寒。
取捨?
他突然想起了博弈,有時就放棄一些棋子來換取勝利。
呂大年就是趙建華的棄子……
會不會有一天,他陳啟明也會淪為棄子呢?
“這個案子,你要用心查,還呂大年所長一個公道,還臨平一片淨土。”
陳啟明突然想通了。
他不是任何人的棋子,他要做的是以身入局,勝天半子!
“放心,這個案子我會一查到底的。”
陳啟明很清楚,他不為了趙建偉在做事,他為了呂瑩為了臨平鎮的百姓。
“說說吧,遇到什麼問題,也許我能幫上忙。”
趙建偉對陳啟明的態度十分欣賞,在他看來自己選對人了。
“趙書記,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突破口,當事人已經調走的調走,失聯的失聯。”
陳啟明說完,趙建偉敲著桌上的案卷說道:“這裡面有個關鍵人物,就是那個賭徒,只要找到天不就亮了。”
其實陳啟明也想過,可是案卷中只記載了他叫王剛外號大水缸,當地叫王剛太多根本就對不上號。
“你肯定對不上號,有句話叫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你聽過嗎?”
陳啟明怎麼可能沒聽過,這句話出於《易經》。
“我明白了,我明白,去那些老賭徒,肯定有人認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