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還沒有算上羅利海軍的“帝國”號與迢曼海軍的“宰相”號。
前者的建造工作是一拖再拖,在羅利王國正式參戰後才步入正軌,因此沒有在計劃的時間內完工。
至於後者,要等到海運航線打通之後,才會由拖船送回迢曼本土進行維修。
如果把這2艘算上,協約集團有10艘快速戰列艦。
關鍵還有,梁夏海軍的東望洋艦隊擁有8艘快速戰列艦,實際需要的不會超過6艘。
其實,就算沒有快速戰列艦,梁夏海軍依然能夠強攻霍瓦依群島。
如此一來,梁夏海軍隨時可以向夕落洋增派快速戰列艦。
就算捨不得強大的“南珠海”級,梁夏海軍也會在必要之時,把2艘“北河”級派往夕落洋。
關鍵就是,梁夏帝國已經在原則上答應把這2艘快速戰列艦贈送給忒爾共和國。
這是在白止戰率領艦隊出征之後發生的事,即帝國當局針對忒爾共和國的訴求,答應為其打造一支足夠維護本土安全的艦隊,其中的一項協議,就是在大戰結束之後,把2艘“北河”級贈送給忒爾海軍。
做為回報,忒爾共和國將向梁夏軍隊開放本土除安卡拉與伊斯坦布林之外,其他所有地方的軍事基地。
這樣,在北夕落洋,協約集團將擁有8到12艘快速戰列艦!
就算不比航母,而是比拼快速戰列艦,同盟集團同樣佔不到便宜。
當然,在丘爾看來,在北夕落洋作戰,快速戰列艦的重要性不在航母之下,甚至超過了航母。
關鍵就是,北夕落洋的天氣太過糟糕。
當然,丘爾的認識並沒有錯。
不要忘了,在上次大戰期間,他是布蘭王國的海軍大臣,主導了在陸心海方向上針對忒爾帝國的戰略進攻行動。雖然因為攻打達達尼爾海峽的行動遭受慘敗而被解職,但是他絕對是一個海軍通。
這也是他跟洛福斯最相似的地方。
同一時期的洛福斯是紐蘭聯邦的海軍助理部長。
丘爾不可能不知道,在目前的情況下,就算紐蘭海軍傾盡了全力,也無法幫他重返布蘭王國。
要說的話,反到會因此導致局勢惡化。
只要紐蘭海軍把重點放在夕落洋,就必定會在幾個月之內丟掉霍瓦依群島。
到時候,拿什麼阻止梁夏海軍攻打紐蘭本土?
本土遭到攻擊,紐蘭聯邦離戰敗也就不遠了。
既然如此,丘爾只能退而求其次。
其實,這是他去找洛福斯的關鍵所在。
建立流亡政權。
不過,這不是借雞下蛋,在華城或者別的某座城市租一棟寫字樓,再發表一篇宣告那麼簡單。
按照六局獲得的還沒得到證實的情報,丘爾已向洛福斯提出,在多倫多或者楓葉國別的城市建立臨時政府。
換句話說,他要獲得楓葉國的實際控制權。
也就是為此事,兩人發生了爭執。
此後,洛福斯就突發腦溢血。
雖然秘書在接到呼叫後立即進了書房,並且在第一時間聯絡特勤人員,把洛福斯送往最近的海軍醫院,但是一切都晚了,在到達醫院之前,準確說是秘書進入書房的時候,洛福斯就沒有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