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遇到麻煩的不是薛遠征與劉長勳,是洛福斯與尼茲。
返回本土之後,尼茲沒停留,運輸機加了油之後就再次起飛,在次日到達華城。
從飛機上下來,尼茲就直接去了灰宮。
不止是要當面向洛福斯說明情況,他還得想辦法說服洛福斯,對總體戰略做出調整。
再不調整,那就必然會戰敗。
那麼,到底怎麼調?
如果沒有想好,尼茲肯定不會趕回來。
其實,早在幾個月之前,也就是輸掉了西南梵炎洋海戰,最後1艘艦隊航母被送進造船廠進行維修的時候,尼茲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並且在當時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只是沒有告訴洛福斯。
此後,尼茲也一直沒找到機會跟洛福斯談此事。
關鍵,就一個。
用盡辦法,誘使梁夏海軍出兵西南東望洋,最好是攻打奧洲。
在戰略層面上,就只有西南東望洋與奧洲足夠巨大,能容納足夠多的兵力,並且起到牽制梁夏帝國的作用。
其他方向,所能容納的軍隊都太少了。
要說的話,哪怕是駱沙聯邦都不夠格。
只要梁夏帝國把重點轉向巨大陸戰場,那麼最多隻需投入300萬兵力,就能夠掃蕩整個駱沙聯邦。
此外,陸軍的消耗量遠不如海軍。
背靠本土作戰,也要比萬里遠征容易得多。
以梁夏帝國的工業實力,只要解決了石油問題,在巨大陸方向上的作戰行動並不會對東望洋這邊產生太大影響。或者說,只要石油能管夠,梁夏帝國有能力同時在陸地與海洋發動戰略進攻。
可見,唯一能夠牽制梁夏海軍的,就只有西南東望洋與奧洲。
要說,還能夠牽制梁夏陸軍。
如果梁夏帝國決定攻打奧洲,並佔領這塊大陸,除了需要海軍的艦隊,還得投入上百萬地面部隊。
關鍵是在內陸作戰。
陸戰隊再能打,也只擅長在艦隊能夠提供支援的島嶼上作戰,而深入內陸,還是的依靠陸軍。
因為是到離本土上萬千米的地方作戰,所以實際動用的兵力肯定更多。
此外,還得考慮奧洲糟糕的基礎設施。
那麼,如何才能夠誘使梁夏帝國進軍西南東望洋與攻打奧洲?
要說的話,在輸掉了西北東望洋海戰之後,紐蘭海軍就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希望把西南東望洋當成下一個主要戰場,為此做了不少的文章,可是效果都不大明顯,或者說完全沒有效果。
打到現在,除了派潛艇執行破交任務,梁夏海軍都沒有出兵西南東望洋的意思。
感情,那地方根本就不重要。
當然,如果以打贏這場戰爭,也就是以擊敗主要對手為目的,西南東望洋與奧洲確實沒多大價值。
以開闢殖民地,奪取海外領地為目的的時代早已經過去。
不管哪一方打贏了這場大戰,戰後的世界必然會是另外一個樣子,在殖民地時代的那一套肯定行不通。
換句話說,戰爭的一方,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以掠奪的方式來獲取全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