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就是,即便到最後,也沒一架紐蘭轟炸機飛到第二十一特混艦隊上空。
能夠成功攔截來襲敵機,除了防空戰鬥機數量眾多,飛行員作戰勇猛,前出的遠洋巡洋艦也居功至偉。
整場戰鬥,都由遠洋巡洋艦進行指揮。
在2艘遠洋巡洋艦排程與指揮下,防空戰鬥機的戰鬥力發揮到了極限,沒讓一架敵機突破外圍防空圈。
這場戰鬥,充分證明了指揮的重要性,讓帝國海軍摸到了防空作戰的門道。
也就是在這場戰鬥之後,“防空警戒艦”成為了特混艦隊的標配。
只是,主要由配備對空搜尋雷達的輕巡洋艦來承擔防空警戒任務,遠洋巡洋艦反到沒有獲得青睞。
原因無二:帝國海軍建造了一百多艘輕巡洋艦,總得利用起來吧。
要說的話,也就是損失稍微大了一點,有11架“哮天”被擊落,此外還有7架因為損傷嚴重而報廢。
必須得說,重型轟炸機的自衛火力絕不是吹出來的!
對此,帝國海軍也早有了解。
在大陸戰場上,帝國陸軍戰略航空兵的重型轟炸機,就經常在沒有戰鬥機掩護的情況下執行轟炸任務。
通常只需要組成密集的編隊,轟炸機就能夠用自衛火力相互掩護。
對付密集編隊的重型轟炸機群也沒什麼好戰術,需要的只是更多的戰鬥機,更快的速度與更猛的火力。
也就是在這場戰鬥當中,帝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第一次用火箭彈擊落了重型轟炸機。
至於所遭受的損失,第二十一特混艦隊是早有準備。
2艘大型航母都帶了足夠多的備用機,大部分是戰鬥機,而且就是以分解狀態掛在機庫裡面。
只需幾個小時,就能夠組裝起來。
這場戰鬥,產生的最大影響,其實是打亂了第二十一特混艦隊的節奏,或者說破壞了下午的轟炸行動。
按原先的安排,下午要重點轟炸中轉島的水上飛機碼頭。
原因也很簡單,昨晚逼近第二十一特混艦隊的那架PBY就來自中轉島,至少返航的時候飛回了中轉島。
此外就是,在上午的轟炸中,執行甄別任務的偵察機還發現,紐蘭軍隊已經設法修復了一段跑道,而且在努力修復碼頭,似乎準備把中轉島當跳板,在夜間出動魚雷艇對第二十一特混艦隊發起攻擊。
要說的話,紐蘭海軍的魚雷艇必須依靠中轉島,才能攻擊位於中轉島西北方向上的第二十一特混艦隊。
不止因為魚雷快艇航程有限,還跟出擊距離與出擊時間有關。
說得直接一點,這些航速超過40節的魚雷艇要在夜間發起突擊,就必須把突擊距離縮短到650千米以內。
只要超過這個距離,那就肯定無法在夜間殺到。
最好能縮短到500千米以內,留下兩個小時來戰鬥。
至於返航,顯然不在考慮範圍內。
在紐蘭海軍中,魚雷艇是消耗性質的武器,沒人指望這些只有幾十噸的快艇能夠在激烈的戰鬥中倖存下來。
能夠在被擊沉之前發起攻擊,或者說把搭載的魚雷發射出去,就已經是勝利了!
關鍵就是,在夜間的戰鬥中,速度快、噸位小的魚雷艇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往往能夠出其不意的發起攻擊。
要說的話,魚雷艇的威脅跟潛艇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