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造船能力,幾乎能夠碾壓所有的敵國!
要說的話,帝國的造船能力,超過除紐蘭聯邦之外,其他所有列強的總和。即便是算上紐蘭聯邦,也要在完成動員之後,跟其他列強加在一起,才能夠超過帝國,而且沒有數量級上的優勢。
只是現在,在浦州造船廠的船臺上就擺著兩艘大型航母與兩艘快速戰列艦。
把刺州造船廠算上,那麼在新曆100年的年底,帝國海軍能同時獲得四艘大型航母與四艘快速戰列艦。最遲到101年的年中,帝國海軍就能用這八艘主力艦,組建兩支標準規模的特混艦隊。
除非這期間有航母戰沉,不然到那個時候,帝國海軍將擁有九艘航母。
哪支海軍能夠抵抗九艘航母!?
關鍵,還有十艘快速戰列艦與至少四艘老式戰列艦。
哪怕紐蘭聯邦現在進行動員,也絕不可能在新曆101年,甚至是新曆102年之前獲得挑戰帝國的海上力量。在新曆101年上半年,帝國海軍的實力達到階段性巔峰的時候,即便把布蘭皇家海軍能夠派過來的航母算上,同盟集團也未必能在東望洋上取得優勢,更別說戰勝梁夏帝國。
要說的話,這其實是“搶跑”的優勢。
哪怕這種優勢很難一直維持下去,畢竟紐蘭聯邦動員起來後,爆發出的戰爭潛力不比帝國差多少。
只是,在戰爭前期,這樣的優勢足以換來決定性的勝利。
在艦船設計院,白止戰同樣收穫巨大。
其實,也算是大飽眼福。
如果說在大戰爆發之前,因為航母與航空兵的戰鬥力沒得到實戰檢驗,所以像趙禹這樣的設計師還有一點畏手畏腳,而且在很多方面顯得不夠成熟,有一種想當然的味道,那麼在經過了戰火的考驗之後,設計師就變得更加的大膽,目的也更加明確,就是圍繞著航空作戰進行。
在南江艦船設計院,就有十幾種新式戰艦處於設計階段。
其中一些要是放在以前根本就沒有哪個設計師能夠想到,哪怕想到了,也絕對不敢說出來的奇葩。
按照趙禹介紹,有幾種的設計工作已經快要完工了,即將交給海軍司令部進行評審。
這裡面就有白止戰一直關心的大型防空艦與綜合補給艦。
因為大戰已經爆發,所以就算這些奇葩戰艦不太符合過去的評判標準,也多半能夠獲得批准。
有沒有用,造幾艘出來,送到戰場上去跑幾圈自然就知道了。
至於在和平時期需要顧慮的,比如經費之類的問題,在戰爭時期根本就不存在,現在的問題是能不能造出足夠好的戰艦。
要是能造出強大的戰艦,那麼就算走了點彎路,也能夠接受。
按照帝國海軍一慣做法,不怕造船廠造不出來,只怕設計師想不出來。
只是,問題同樣有。
現在還是大戰初期,敵人就一個,而且是最弱小的那個,因此大手大腳的,也說不上有什麼問題。
等最強的敵人參戰,還能這麼大手大腳嗎?
此外,陸軍那邊還沒發動呢。
等到陸軍發動,必然會跟海軍搶資源。
到了那個時候,不是經費夠不夠,而是帝國的鋼鐵廠生產的高質量裝甲鋼能不能填飽陸海兩軍的胃口。
為此,白止戰向設計師提出,把目光放長遠點,設計出效能出眾,容易建造的戰艦。
名為指導工作,只是設計師有沒有聽進去,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