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樣,布蘭王國是離岸國家,跟西大陸隔了條海峽,因此只要保持一支足夠強大的海軍,至少不需要擔心本土受到威脅。駱沙聯邦也是西大陸國家,在西邊有寬達上千千米的正面。
顯然,西面的兩個列強聯手,駱沙聯邦就會首當其衝的受到威脅。
正是如此,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駱沙聯邦一直在努力鞏固西部防線,也由此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
首先就是,在駱沙聯邦與迢曼帝國之間的眾多弱小國家必須做出選擇。
要麼向西,要麼往東。
這裡的十來個國家,其實是十來個炸藥桶,要是搞不好,隨便一個彈丸小國都有可能引爆下一場大戰。更別說,在這十來個小國當中,有不少是在駱沙帝國完蛋之後,藉機獨立的新興國家。
這些小國,之前都屬於駱沙帝國,或者說是駱沙帝國在歷次擴張戰爭當中的戰利品。
駱沙聯邦會善罷甘休嗎?
在自顧不暇的時候,駱沙聯邦自然不會去惹是生非,可是在強大起來之後,就要另當別論了。
其實,這正是駱沙聯邦主動向梁夏帝國靠攏的原因。
面對西邊冒出來的超級強權,駱沙聯邦根本沒得選,也只能向曾經的夙敵,在大戰期間被說成不共戴天的梁夏帝國求助,至少是和解,消除來自東面的威脅,從而把兵力集中用在西邊。
洛克共和國都能跟迢曼帝國和解,駱沙聯邦為什麼不能跟梁夏帝國和解呢?
再說,駱沙聯邦是在推翻了腐朽的皇權之後建立起來的聯邦國家,自然沒有必要遵循帝國時期的教條。
顯然,對梁夏帝國來說,同樣是求之不得。
正是如此,在“塞巴和約”生效之後,梁夏帝國只象徵性的派了一支軍隊,加入由布蘭王國與狹夷皇國發起的軍事幹預行動,而且主要在大戰期間的佔領區活動,沒有參與前線的作戰行動。
此後不久,軍事幹預以失敗告終。
在第一時間撤軍後,梁夏帝國就接住了由駱沙聯邦遞來的橄欖枝。新曆84年,干預行動結束的次年,梁夏帝國跟駱沙聯邦簽署秘密條約,透過歸還在大戰期間佔領的駱沙帝國的領土,跟駱沙聯邦實現和解。
做為回報,駱沙聯邦答應在今後四十九年之內,向梁夏帝國輸出石油與鐵礦石。
就是這份秘密和約,讓駱沙聯邦部署在東部地區的軍力得到解放,為接下來在西大陸用兵創造了條件。
也是這份條約,改寫與鎖定了戰後的世界格局。
在被稱之為“世界島”的巨大陸、西大陸與玄大陸,再次出現兩個強大的軍事政治聯盟集團,而且在世界島外面還誕生了一個同樣強大的集團,兩強對抗的局面由此發展成為三足鼎立。
只是,並沒由此形成穩定的關係。
也不可能穩定。
只要還有利益,只要仍然能夠透過軍事手段奪取與獲得利益,那麼任何形式的國際關係都無法穩定的存在下去。
更不要說,軍備競賽再一次變成了脫韁的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