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紐蘭總統的天真想法,任何一名政治家都會嗤之以鼻。
平民,還有新聞輿論卻不這麼看。
在紐蘭總統提出透過談判簽署一份全球性質的和約,組建一個同樣是全球性的,至少包括了全部列強的國際機構來確保和約得到落實的暢想後,立即點燃了國際輿論,成為了當今最熱門的話題。
一時之間,簽署全球和約與成立國際聯盟,變成了捍衛和平的金鐘罩。
這下,哪怕明知道是在浪費時間,也必須高聲附和,不然就會被國際輿論說成是和平的公敵。
奪走了幾千萬人性命的大戰剛剛結束,誰敢充當和平的公敵?
就算是在梁夏帝國,也沒哪個政治家敢冒天下之大不諱,跟急切希望過上穩定生活的四萬萬民眾為敵。
事實也是如此。
在紐蘭總統發起倡議後,布蘭王國的首相,洛克共和國的總理與其他一些小國的領導人立即表示支援。狹夷皇國的首相先是表示反對,在發現苗頭不對後才改口,表示願意在國家利益得到充分保證的情況下參加和談。接下來,迢曼帝國與忒爾共和國先後表示願意派代表參加和談。
梁夏帝國也沒耽擱,也已答應派代表參加談判。
隨後,同盟集團單方面做出決定,將談判地點設在洛克共和國首都塞巴城,談判時間暫定在四月下旬。
關鍵,其實是談判內容。
雖然紐蘭總統已經做出保證,不會讓和談針對梁夏帝國,最多讓迢曼帝國割肉,補償洛克共和國在大戰期間遭受的損失,會在整個談判期間給予梁夏帝國平等的地位,保護梁夏帝國的核心利益,但是梁夏帝國得保證,答應在同盟集團的基礎上組建國際聯盟,並且支援進行全球大裁軍。
國際聯盟?
那就是個笑話。
唐祖德說得很清楚,哪怕成立了國際聯盟,梁夏帝國成為創始會員國,也不要指望依靠這個機構來捍衛帝國的核心利益。
至於裁軍,只要能做到對等,什麼都好說。
這也是帝國的基本原則:向紐蘭聯邦看齊,不管是簽署和約,還是組建聯盟與裁軍,全都以紐蘭聯邦為準。
按照紐蘭總統,那個理想主義分子天真浪漫的想法,各國只需保持一支維持國內安定的軍事力量,最多把邊防算上,此外就是保留一支用來對付海盜等非法武裝,只裝備輕型艦艇的海軍就行了。
用他的話來說,沒有發動戰爭的軍事力量,戰爭就不會爆發,和平就能夠永駐。
這實在是太理想了,理想到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只是,肯定得裁軍。
不是因為理想,而是向現實妥協。
戰爭都結束了,用不著保留那麼多的軍隊,儘快讓軍人復員,才能夠讓遭受摧殘的社會經濟得到復甦。
要考慮的,其實是裁軍規模。
這也是召開和會的主要目的。
為此,也就得在和會開始前,把裁軍方案確定下來,至少得定下戰略方針,為和談提供指導。
問題就在這裡!
明天,帝國的全權代表就要向和談舉辦方呈交相關檔案,帝國當局必須在今天,準確說是天亮前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