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這些從各處跑來避難的蠻荒生靈外,舜地原本散落四方的人族如今也大都聚集在此,跟這些生靈們一同避難!
沒辦法。
雖然諸王們在打鬥時都會盡可能地避過地上的人族,但奈何到了他們這個層次,其一舉一動都具備著摧山填海之力!
哪怕主要的攻擊已經儘可能的避讓,但殘存的餘波仍會對數千上萬裡的範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個範圍內的其他生靈們逃脫不得,而人族自然也不會倖免於難!
為了不讓自家人死於不明AOE,早在舜帝,帝俊跟大禹三個倒黴蛋輪流開送的時候,在場的諸位人王,大能們便已經齊齊動手,將這些無法抵禦戰場餘波的生命們送到了暫時安全的東山經。
時間緊張,這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最大的幫助了!
再之後就得靠他們自己了。
倘若到時東山經也不再安全,這些聚集在此避難的生靈們大可以跨海渡洋前往大荒避過此次災劫!
當然,有此殊榮的有且僅限蠻荒的本土生靈跟人族。
而至於那些因世界互融時,由外域融入到蠻荒的蠻族可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
甚至說句難聽的話,諸位大能們不趁著這個時候將它們一網打盡清洗汙穢已經算得上是仁慈。
雖然事實情況是面對發癲的帝尤,沒人能騰出足夠的功夫來殺死,遣送這些蠻子,但真相太過傷人,不如些許的謊言更撫人心
東山經的熙熙攘攘,一片混亂暫且不提,畢竟它們雖是構成蠻荒的基石,但一來種族之間相安無事,二來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龐大的壓力促使它們通力協作,求生避死。
雖然壯闊且難得一見,但井然有序的平穩並不值得過多的贅述。
反倒是在如今打的最熱鬧的北山經,那才是牽動著無數的目光!
曾想當初一個個高高在上的神聖們,如今竟淪成看客似的角色,躲在邊邊角角的位置裡觀摩著戰場的變動,同時還得時刻關注戰場中心的偏轉,以免自己一著不慎被餘波囊括丟了性命。
而至於再上一層,那些個只能在傳說中才能得見的存在,祂們雖擠進了戰場,但也僅是氣氛組的一員,擴散的衝擊跟逸散的餘波就有夠祂們頭疼的了,更別說去中心插手。
畢竟,蠻荒中可沒有人人平等的律法,倘若當真膽大的敢上前去碰瓷,那現實立馬就會教你什麼叫做來生再會!
至於更上層的,像燭龍,曾經的玄女,四方,四季神聖們,其大多都在之前人王的御令中領了調令跟外域開戰去了。
雖說同等的存在不可能如此乖巧的聽從人王的命令,但識時務的大多數也絕不會頂著帝尤的威脅繼續賴著不走,而剩下的那些,或許有,但直至現在都沒看到幾位。
帝俊是少有的,在四方見證下,被抬出來後由羲和跟常曦接手的存在。
其他的僅露之鱗片爪,根本無法推測對方的真實身份!
而至於戰場中心.能看到裡面情況的存在不算少數,但真要祂們給個準確的轉播卻有些難言。
無他,只因誰都挪不開眼罷了!
恐懼中帶著點點的興奮,焦躁中又莫名的想給帝尤加油助威幾聲,如此反覆且糾結的變化便是祂們此刻內心的真實寫照!
只是相比於純看個熱鬧的觀眾們,場內的當事人可就不那麼爽利了!
從誕生的那一刻起,除了暴躁的老父跟同樣暴躁的妻子,就沒遇到過什麼大的挫折的伏羲,此刻罕有的陷入了汗流浹背的狀態。
平日裡他雖不算那種一招鮮吃遍天,仗著優勢就不思進取,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的人,恰恰相反,倘若他不精通法術,繼續精進算術,哪兒能屢屢避過知根知底的女媧。
如果他不鑽研武鬥,又怎能在謀算敗露之後,撐起一次又一次的父女混合雙打?
在熊孩子這點上,伏羲可比張珂早的多,雖然弄出的動靜遠不像後者那麼駭人且密集,但漫長的時間細數下來,卻有一種踩了臭狗shi,還是竄稀款的既視感。
又臭,又噁心,還特麼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