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四鎮是既泗州的劉澤清,廬州的高傑,揚州的劉良佐,以及淮安的黃德功,其四鎮各有兵馬三萬餘,其中以黃德功距離京城最遠,且確實是忙於平叛。
其餘三人高傑來自李自成的農民軍,據說是給李自成戴了頂綠帽子,沒辦法帶著手下跑路降了明。
高傑農民軍裡待慣了,朝廷發不起軍餉,於是就到兩邊的老劉家的地盤打秋風。
二劉也不是吃素的,為了自己的地盤,三方几乎十日一小戰,月餘一大戰,打的不亦樂乎,接到京城勤王詔令,竟無一人派兵應詔。
只是回覆崇禎說士兵拿不到軍餉,他們調不動,諸臣們記得當時崇禎氣的把桌上祖傳的硯臺給摔了個稀碎。
按說三人也不傻,本來想著大明要玩完了,三人都準備好迎接新主子了,結果京城守衛戰讓三人大跌眼鏡。
更無恥的還不僅如此,闖賊退卻後,崇禎召集三人入朝述職,三人均拖病不來,得知朝廷查處了一批貪腐官員後,三人還寫奏疏請罪,當然,請罪是假,要糧要銀子是真。
三鎮兵額合約十萬,歲需米九十萬石,銀一百萬兩。
三人之所以如此無恥大膽,當然是看重了朝廷對他們的倚重,一句話,大明沒兵了,只有我們仨有,哦不對,身後還有一位大佬。
這位大佬叫左良玉,盤踞於武漢、武昌已經兩年,手握重兵二十萬,同樣以沒有軍餉,士兵不得調遣為由,拒絕北上勤王。
崇禎這個啞巴虧吃的當場差點暈過去,以至於後來朝臣每次提及此事,崇禎臉色馬上就冒火。
可又能怎麼辦,現在你收拾不了人家,如果不安撫好再給你鬧一鬧,你這大明還受得了嗎?
看著崇禎的臉色又沉下下來,建極殿大學士戶部尚書倪元璐,右手偷偷拉了下李邦華的衣腳,但前者並沒反應。
你說你一個做臣子的,提這茬幹啥?銀子是老夫的戶部出的,皇上都沒說什麼,你這不兩方不討好嗎?
倪元璐心中也為這李邦華惋惜,這兵部尚書才當了兩個月不到,咋就這麼能得罪人呢?好像上次的侍郎也是當了不到倆月,唉!
“勿需李愛卿提醒,朕自然明白養虎為患的道理,且先讓幾人猖狂一會,待得朕處理完邊關之事再議。”
崇禎一個頭兩個大,作為大明的皇帝,他怎麼會不明白大明這爛攤子爛到如何地步,都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現在倒好,自己的臥榻之側,不僅安睡了好幾只老虎,北面還有兩隻狼,四川還有隻狽,他們不止酣睡,還沒事就咆哮一聲,擔心別人不知道他們在那兒。
你說欠不欠?
“就依鄭愛卿所言,朕敕封黃德功為靖南伯,劉澤清為東平伯,劉良佐為廣昌伯,高傑為平興伯,左良玉為寧南伯。
命黃德功部速遣兵來京,對外就說讓其來京督導京營新兵,就這樣,都退下吧!”
崇禎破天荒的沒有發火,這讓幾人倍感詫異,見崇禎主意已定,幾人也不言語,行了禮後便退下去文淵閣處置此事。
為了一碗水端平,不讓其他藩鎮生疑,崇禎硬是忍下心中的怒火,給了每人一個伯爵,甚至急調黃德功還得找個荒唐的理由。
他可不敢把這些摸不清忠奸的藩鎮都招進京來,萬一這些牆頭草看滿清大兵壓境,臨陣倒戈了,豈不是自掘墳墓。
北方已經夠亂了,南方不能再亂,否則神仙來了也沒辦法了。
七月十五,中元節,這一天民間稱鬼節。
京城皇城太廟,崇禎帶著太子朱慈烺,並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照,以及還未封爵的朱慈煥來祭拜明朝列祖列宗,坤興公主朱淑婥,昭仁公主朱淑萱也跟在身後。
自安國伯走後,每日早朝後崇禎都會帶子嗣來太廟,幾人一開始不知何故,後來才隱約知道了些。
“給列祖列宗行禮!”崇禎面無表情,沉聲說道。
六個年紀不等的孩子依次跪在有明一朝十五位皇帝的牌位前,這是他們的列祖列宗,即使是平時最喜打鬧的永王朱慈照,在這太廟中也顯得格外安靜。
六人中太子最大,已經十五歲,他知道山海關若失,意味著什麼,於是雙手合十,閉目祈禱。
幾位年紀小的皇子也有樣學樣的跪下,不知心中想著什麼。
“皇姐,你說劉鴻漸能打勝仗嗎?”年僅六歲的昭仁公主童言無忌,抬頭看了一眼一臉虔誠的坤興公主。
坤興公主瞪了昭仁一眼示意她不得亂語,隨即有閉上了眼睛。
他肯定能贏的,他還答應給我帶好吃的棒棒糖呢!坤興公主隨即也閉上了眼睛。
安國伯,朕把注都押在你身上了,不管輸贏朕都希望你能活著回來,朕的大明需要你!
然而崇禎不知道的是,在他剛接到劉鴻漸的奏疏之時,山海關之戰已經持續了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