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貴族反叛並沒持續多久,不到一個星期就被喬木鎮壓了下去。
除了喬木軍事實力強大之外。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喬木提前佈防,根本沒有給那些貴族聯合起來的機會,如此分開擊破,他們自然就沒有辦法造成多大的影響。
至此,喬木權利才基本收攏。
不過,她也僅僅只是收攏了新舊貴族那邊的權利,內閣和上下議會的權利,到目前為止她依舊也沒完全收回來,但是,這也足夠了。
她本來就沒想成為獨裁暴君。
目前的權力已經足夠使用了。
也足夠她進行接下來的計劃。
並且維繫王室地位了。
……
議會大殿中
喬木坐的位置雖然還跟先前一樣,沒有改變,但是她話語權和權威性卻有了一個脫胎換骨的變化。
大家都不太敢離她太近,說話也不太敢像先前那樣直接跟她對沖對罵了,有了點孤家寡人的意味。
“把教廷和其他國家發過來的那些電報都扔出去燒了,我不想看這些糟心的東西,他們要是不滿意。
那就直接打仗。
這些東西以後不要給我看了。
是成心氣我嗎,只要不是宣戰書,那以後其他國家發來的這些牢騷就都扔了,繼續說殖民地的事。”
因為過去數千年來,附近的這些國家基本都在教廷統治下,彼此之間還互有聯姻,關係十分密切。
即便如今教廷地位下降。
那也依舊維持著當年周王室的整體地位,有那麼點象徵性實權。
喬木先前剝奪貴族傭兵權和領土收稅權對附近的所有王國而言都是一場衝擊,再加上她先前還滅了個小國,所以從事情發生後不到一個月開始,教廷和附近的一些親密王國,就開始不斷的發來譴責信。
讓她恢復貴族的固有權利。
有的信甚至還威脅了起來。
如果不是原身年紀大,本身的輩分在周圍所有國家當中也算比較高,那估計還有人敢以長輩的腔調指責她,罵她,甚至於想指使她。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原身跟她附近這些大王國之間的關係很複雜,他們彼此之間的聯姻早就已經深入骨髓血脈了。
打個比方來說。
普蘭王國的國王是克里納王國女王的表舅,圖蘭王國的女王是威斯特女王的姑姑,與此同時,威斯特女王還是普蘭王國國王的姐姐。
她以前是威斯特國王的王妃。
但是威斯特國王死後沒有繼承人,然後她就趁機與普蘭王國的國王聯合起來,以王妃的身份登基。
當上了維斯特王國的女王。
原身因為年紀比較大,所以與那周圍那些國家的國王關係就比較遠了,因為原本關係比較近的那一批都已經死光了,或者說都已經死兩批了,剩下的關係自然就遠了。
就比如說圖蘭王國的女王。
原身是她爺爺的三姑媽,現在她爺爺死了,她父親也死了,這個三姑媽再論起來,就有些遠了吧。
正是因為附近王國彼此之間深入研究都能算是親戚關係,所以他們才能維持一個相對密切的聯絡。
並且很少發生滅國的事情。
原身因為活得比較久,再加上她那一代和下一代子嗣稀薄,沒有與周圍其他王國聯姻,所以從那之後原身就跟周圍其他王國的親戚關係稀薄了許多,但是那些王國似乎並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反倒還以教廷作為紐帶聯合起來朝喬木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