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還沒睜開眼,就能感覺到四周靜悄悄的,除了她自己的心跳聲和呼吸聲,再也聽不到其他任何屬於人的聲響,只有稀碎的鳥鳴聲。
和點滴蟲鳴蛙叫聲。
聲音很小。
但寂靜中,卻顯得很清晰。
喬木瞬間就明白了。
原身應該是一人獨居。
而且住的還蠻偏僻的,至少周圍應該沒有什麼比較吵鬧的鄰居。
因此,也不急著睜眼。
直接閉著眼睛開始接受記憶。
並且很快就將原身過去六十多年的記憶梳理了出來,提取出了當中的核心記憶和念念不忘的執念。
原身今年六十八歲。
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出身什麼的不用說,反正不是什麼有錢人家的閨女,嫁的人也不用說,至少嫁的時候也不是什麼有錢人家的公子,都是普通老百姓。
結婚後日子就那樣。
耕田做工,養孩子過日子。
因為家裡有三個孩子,再加上當時家裡也不富裕,所以顯然不可能讓三個孩子都念多少書,其中大兒子唸了個小學畢業就回來了,二兒子小學沒畢業就回來了,小女兒倒是上了七年學,可是在三年級留了好幾年,最後老師都來勸退了。
實在是沒什麼學習天賦。
所以也只能接回來。
畢竟以她三年級都留了四五年的成果來看,上學也是白白花錢。
後來,大兒子跟人學了水電工活,二兒子跟人學了瓦匠活,小女兒啥也沒學,在家又呆了幾年,到了年紀就嫁人了,就嫁在了附近。
不過,當時他們這邊實在是太偏僻了,也沒多少人家要裝修什麼的,所以他們如果想賺錢,顯然不可能待在家裡,只能出去找活幹。
這叫外出打工。
是過去很多農村人的常態。
甚至現在也是。
出去打工,見識了外面的繁華之後,又有幾個人還想回那個破舊又古老的老家,因此原身兩個兒子最終都在外地待了下去,並且也在外地結婚生子,只逢年過節回來。
當時外地房價不貴。
他們雖然捨不得,但也不願意一直租房子住,所以最終還是都咬咬牙,給各自買了個小房子,面積不大,也就五十多平方,本來他們是想回頭多賺點錢,再換個大的。
可是,後來他們失策了。
因為他們的工資雖然在十幾年內漲了好多倍,可是房價漲的更離譜,他們反倒是更加買不起房了。
本來,這樣其實也行,畢竟他們房子雖然小,可到底有地方住。
但是他們的孩子也要結婚啊。
他們的孩子結婚也要房。
年輕一輩哪看得上那小房子。
更不願意跟父母在一起住。
於是,可不就有了矛盾。
比如說,原身的那個大孫子要結婚,不過人家女方要一套房,至於彩禮倒是沒什麼要求,象徵意義的給個八千八百八十八就行了,但是房一定要有,人家這要求顯然已經蠻有誠意了,畢竟這年頭很多人結婚又要房又要車,還得拿幾十萬彩禮,人家只要8888,真的不多。
要房也只是希望有個地方住。
畢竟不能結婚生子都租房吧。
但關鍵的是,他們家買不起。
買不起待著的那城市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