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這樣矛盾。
“好好享受生活就是,別多想,真的到了送別的時候,我會送你一樣陪葬品。”
聽到冷鋒的話,李世民哈哈大笑:“送陪葬品?有意思,有意思啊。你送的陪葬品,朕一定要放在棺槨附近。”
可能是跟老臣們相處的久了,李世民對“死”這個話題不再恐懼,甚至能做到談笑風生。至於他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恐怕就沒人知道了。
國朝不得不停朝三日,以示對老臣的哀悼。
杜如晦去世了,大家都以為他扛過一次生死考驗,還能多活幾年的時候,他卻又一次打了所有人的臉。秦始皇陵和兵馬俑的發現,讓他欣喜若狂,以至於非要拖著病體跟考察隊一起考察,還要親自總結。
大病初癒的人怎麼經得起這樣的折騰,杜荷等人勸過,老傢伙不聽,還把兒子孫子揍了一遍。房玄齡沒有奉勸,而是幫著他一起考察,一起總結。
終於,當總結寫完後,杜如晦也把自己折騰死了。
士林對杜如晦的評價非常高,認為他這種精神是學問人的榜樣,所以要求朝廷必須好好對待杜如晦的諡號。於是,杜如晦的諡號便是“文正”,算是給了極高的評價。
“呵,這老傢伙,分明是覺得自己不行了,才這麼玩命,為的就是死了以後得個好諡號。”
杜如晦的喪宴上,房玄齡惡毒的揣測著杜如晦的想法。
白茫茫的一片裡,房玄齡一身的紅色特別扎眼,他是過來祝賀的,分發祭品的時候,別人都是等著發,他卻自己走到墓碑前端走了一盤點心。
沒人覺得房玄齡亂搞,杜荷甚至帶著全家人專門給房玄齡行了跪拜的禮節。
杜如晦臨走之前,到底是房玄齡幫著總結史書的,沒有房玄齡的幫助,杜如晦不可能在最後的時間裡寫完總結。更何況,房玄齡沒有署名,真正把兵馬俑的史書總結送給了杜如晦。
所有人阻攔的時候,只有房玄齡選擇了幫助杜如晦。
這就是友情。
哪怕會招來杜家的怨恨。
事實上杜荷也不是沒腦子的人,他很感念房玄齡的大恩。
杜如晦的離去,讓這個退休的團體很是難受,可是該活的還是要活下去。
有的時候,活著也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情。
躋身在一群行將就木的人中間,冷鋒也感覺到了疲憊。
人的情感思緒,很容易傳染到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