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聽了冷鋒的話大喜,魏徵這糟老頭子壞滴很,只要皇帝想要動用民力、國庫,魏徵就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一樣直接炸毛。
魏徵從來都是把本職看得比命還要重要,一個諫官,“之言諫上”是第一信條。隋煬帝暴徵暴斂,才會激起天下民怨,使得華夏大地平靜不久就再燃戰火。
所以魏徵一向認為皇帝對待百姓,只能減稅,不能增加賦稅,特別是取民力供己身,是大忌。
之前李世民說出“民為水,君為舟”的說法,魏徵聽到後大笑、狂笑,只有具備這樣思想的皇帝,才能帶給黎民百姓好的生活。
這一次李世民提出秋獵的打算,眼見皇帝踏入雷區,魏徵想都不想地就站出來了………
房玄齡是宰相,宰相的一大職責就是調和皇帝和百官之間的關係。先前魏徵和皇帝吵得太激烈了,就是他也不敢往這兩位的槍口上撞。
現在好了,秋獵不用呼叫民力,不必動用國庫錢糧,一應花費都由冷鋒這個財主出了,這不就挺好的嘛!
房玄齡笑呵呵地走出來對李世民說:“既然秋獵的費用都由熩國公出了,那微臣等人就沒理由阻撓陛下了。這大好的秋日,陛下和百官也該撇開案牘,好好鬆快鬆快。
行獵之時,武將打獵烹食,文官賞景吟詩,豈不美哉!”
杜如晦也站出來說:“既如此,使得,微臣這肺疾不過稍緩,今年過冬還缺一個皮衣。
聽聞陛下久居宮中也沒有放下騎射的本領,微臣厚顏請陛下給微臣射只黑熊,扒皮做衣。”
李世民自然含笑應允。
關於秋獵的口水吐完了,長孫無忌又報告起新收國土的事兒。
自從採取“善其弱,威其壯”的政策以後,東突厥的牧民徹底歸心,甚至有主動找邊軍要求上大唐戶籍的。
這是大功勞,所以長孫無忌的食邑又加了五百戶。
既然牧民已經治理得歸心了,那麼草原自然需要設立州府管轄,這可是官位的一大空缺,朝臣們都摩拳擦掌地準備給自己家多攬幾個位置。
舉薦舉薦,唐初的舉薦制度是世家大族壯大自身影響力的一個平臺,之前尤以五姓的多,可是到了李世民這裡,五姓卻屢次碰壁,好多空缺都被新的貴族瓜分了,比如房玄齡、杜如晦………
周代的諸侯制度,是造成戰國紛亂局面的首要原因,到了唐朝,雖然不再分封諸侯,可是一個個的世家大族、高官顯貴自己的勢力,如何又不是另一種諸侯呢?
朝堂之上,諸公大公無私的麵皮下,其實也隱藏著對強大自家勢力的渴望。
猶如平靜的水潭中扔進了一塊巨石,剛剛還因為冷鋒出面承包秋獵款項而一片和氣的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冷鋒無奈地看著文官那邊口水四濺的場景,很後悔自己來上朝,太吵啦!
再看看端坐在御座上的李世民,冷鋒很佩服他那寬廣的胸懷。
大唐新收的東突厥大半國土要想安置州府,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吵出結果的,眼看就到了正午了,冷鋒打了一個呵欠,終於迎來了李世民“容後再議,退朝”的聲音。
退朝後,百官紛紛退出大殿,只有等著和李世民嘮嗑的冷鋒,慣例留下和皇帝“開小灶”的房玄齡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