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位、謀其政,皇帝的思維方式和王爺不一樣,與普通人就更是天差地別了。
現在他能體會到,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皇帝要求後宮不得干政。
這裡頭的弊端很多,是對皇權的褻瀆。
一如皇后所言,朱允熥確實不會打高麗,可這是他決定的事。
凡事沒有絕對,如果高麗真因為寧王而進宮大明海域,朱允熥也不會當軟柿子。
未來發生什麼,誰能料定。
歷史線已經被朱允熥改變了,從他在鳳陽募兵那一刻起,整個歷史的發展軌跡都偏離了史書。
所以,朱允熥也不知道將來會怎麼樣。
林婉兒擺錯了自己的位置,她異想天開,以為朱允熥是好色才把她留在身邊的。
皇帝富有四海,從不缺漂亮的女人。
之後數日,朱允熥依然沒去婉妃宮,放著最有姿色的女人不碰,只是想磨一磨這個女人的性子。
等她真正擺正自己的位置以後,才配當大明的皇妃。
轉眼,幾個月的時間過去。
由於財神閣的廣泛設立,大明的商道得到空前發展。
沒有奴隸,人人皆可經商,國庫存銀是洪武年間的十倍不止。
朝廷各級官吏是從‘學院’中選拔出來的。
朝堂之上,不只是老夫子,更多的是,是能對大明經濟、軍事帶來實際幫助的大臣。
以前民間和權貴世家對朱允熥的種種詬病,已經很淡薄了。
國富民強才是硬道理。
一日,瓦剌派使者來大明,覲見皇帝,來人是大汗的兒子,朱允熥以王侯之禮對待。
瓦剌送來了牛羊和女人,按照邦交,朝廷也該回贈一些東西。
這本是一場歡樂的酒宴。
可是不知怎麼的,瓦剌大汗之子卻藉著酒興,說了不該說的話。
“皇帝陛下,我父汗想念女兒了,也就是陛下的蕭貴妃,這次回去,小王想帶妹妹回瓦剌去,請陛下應允。”
喝多了吧,國與國之間,嫁出去的公主,潑出去的水,還能帶回去麼。
回擊的言語,以朱允熥的身份不方便講。
李進作為中書省左丞,代皇帝發言:“木託王子,公主已是大明貴妃,怎能再回瓦剌去,你如此說話,是沒有把我大明天子放在眼裡,請慎言。”
“呵呵,妻子回孃家探望,這是我們瓦剌的習俗。”
“但這裡不是瓦剌,而是大明。”
那王子冷笑著:“李大人,大明確實強大,但我瓦剌也不是白給的。”
這話就嚴重了,再說下去,容易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