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打的不是人,而是錢糧。
“三寶。”
“在。”
“江南商會會長是哪一位?”
“回陛下,商會會長姓羅,剛剛加入財神閣,寧王想要招攬他,可他還沒給答覆。”
“告訴他,聽寧王的話,順從寧王,不管寧王要多少錢糧,他都支援。”
“這……陛下,這不是助賊麼?”
這正是的朱允熥計策,錢糧一直給,朱權才會大松心。
等真正要打仗的那一刻,再在糧草上下文章,讓朱權的幾十萬兵馬食無糧。
朱允熥伸展懶腰:“奏摺看的累了,劉璟,你陪朕出宮去走走,散散心。”
“臣遵旨。”
劉璟心裡是有困惑的。
他畢竟不是劉伯溫,很難揣測到朱允熥的心意。
國家有人將要造反,皇帝卻表現的十分坦然。
此時此刻,難道不應該集合兵力,對江南形成壓制麼。
可皇帝非但不這麼做,還任由其發展。
兩人走到大街上,靠近‘學院’府。
這地方門庭若市,來來往往的,男女都有,而且大多數都是平明百姓。
學院剛辦不久,要考試也得等到明年才行。
“劉璟,你對韃靼瞭解麼?”
朱允熥突然問起這事,劉璟有些猝不及防。
“主子,韃靼和瓦剌一樣,都是頑固勢力,不過韃靼更為聰明,他們懂得出擊的最佳時機,比瓦剌人更精明。”
“你說對了,寧王應該就是韃靼的人救走的,這應天府裡,藏著不少韃靼部落的探子。”
“主子是要清查?”
朱允熥笑著擺手:“他們混跡在人群裡,你查是查不出來的。朕下令通商,讓瓦剌、韃靼都可以隨意與大明建立商路,給了他們足夠的空隙,這群人就開始不老實了。”
“那……主子是想?”
“讓財神閣發展到韃靼去,並對他們的大汗放出風聲,就說連大汗的身邊,都有我大明的人,先讓他們忌憚一下。大明連年征戰,國力不足,沒辦法同時應付內憂外患。”
劉璟立即說道:“主子,臣以為,需要派遣一位得力的將軍去邊關駐守,提防韃靼部落。”
原來是李文忠,可惜李文忠被老朱給殺了。
朝廷能打的將軍,幾乎都讓朱元璋宰光,而燕王又要對付瓦剌,分身乏術。
大明現在不缺文臣,就缺武將。
這就是為什麼,朱允熥要留著朱棣的主要原因了。
他手下的十大武將,才是大明現在最有生的力量。
當初要是腦瓜子一熱,把燕王和他的羽翼全部剷除,那誰來對抗瓦剌和韃靼呢,明朝還是會亡。
朱允熥製造的軍械的確厲害,但打仗靠的不光是軍械,最重要的人,是有謀略的將軍。
“劉璟……”
“臣在。”
“學院設定武行,朕要找一個能帶兵的人出來對抗韃靼,這件事,你和李進一起辦,五日之內,給朕一個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