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認為,在朱棣擴充套件勢力之前,命北平附近其他城池封閉,因為破城需要消耗很大氣力,這樣可以逐步削弱朱棣。
齊泰說,應該派人去朱棣身邊策反,以重金將他那些能打仗的將軍給網羅回來。
方孝孺則是主張正面迎擊,因為朱允文是要稱帝之人,要做皇帝的人,必須行光明正大之道,免得被人詬病。
三人想法不一樣,聽的朱允文雲裡霧裡。
呂皇后則按耐不動,仔細想著該怎麼退敵。
大殿上一度沉默。
皇后終於發話了:“三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本宮採取一個折中的辦法。”
“願聽娘娘高見。”
“給耿炳文增兵兩萬,同時盛庸率二十萬兵馬墊後,再給李景隆傳書,讓他帶兵在後方偷襲朱棣,三面夾攻。本宮就不信,這朱棣還有機會能突出重圍。”
一群男人還不如一個女人,三個大臣自慚形穢。
皇后又說:“齊卿家之言,也可做考慮。可秘密派遣錦衣衛去北平,潛入燕王身邊,伺機暗殺。他死了,敵寇不攻自破。”
這是融合了三家之言啊,不愧為皇后。
但好像又不是。
缺少了兩點,其一,錢糧的事沒能解決;其二,李景隆正在對付瓦剌,很難抽身。
這兩點,方孝孺說了出來。
“方卿家說的對,但瓦剌只是外寇,早晚會肅清的。關鍵問題在於朱棣,先滅了他再說。至於錢糧麼……你們三個人,三個腦袋,就不會想到好辦法麼?”
三人面面相覷,國庫錢糧不夠,只能等稅收啊。
難不成,還要去民間搶劫麼。
皇后掃視三人:“你們三人都是允文的近臣,將來還要封侯拜相的,居然拿不出一點主意來。”
“……”
“國家危亡時刻,什麼手段都得用,保得住允文,你們就能光耀門楣。如果天下被朱棣所得,你等三人的命運,也不免有滅門之災。”
這話說的透徹。
一旦朱棣攻下應天府,他們三個人,九族肯定保不住。
朱棣是個厲害角色,怎麼可能留著效忠過朱允文的人呢。
方孝孺說:“娘娘,您的意思,臣明白了。”
“好,明白就不必多說了,你們先去,自己商議著辦吧。”
三人離開後,朱允文一頭霧水:“娘,你到底讓他們幹什麼,我怎麼聽不明白啊。”
“讓他們去搜刮富人。”
“啊?這……這合適麼?”
“現在是為了打仗,沒什麼合適不合適的,如果讓朱棣得逞,你和為娘都將死無葬身之地。這個道理,你不會不明白吧?”
黃子澄三人一離開皇宮,就嘀咕起皇后的話中深意來。
相比方孝孺,黃子澄才是人精,他是看破不說破。
“黃大人,咱們要籌集錢糧,就得從那些富人身上做文章。”
“方大人真是智囊啊,但我們不能以朝廷的名義去做這件事吧?這可是給殿下臉上抹黑。”
齊泰一捏鬍鬚:“好辦!我看這樣,咱們以燕王的名義去‘籌集’糧餉,把這筆賬記在他的頭上。”
難道就齊泰一個人看出來麼,黃子澄早就心中有數了。
他很會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