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這項水力驅動技術,不止用在某一類機器上,還可以無限延伸,只要腦袋瓜子有創意,研究是無盡頭的。
郭家在城外渭水河邊買了一塊地,臨水建了一座小型作坊。
郭儉每日都在那忙碌,日夜不眠不休。
後來,巧兒也不顧新婚,也過去了。
她終於實現了當年所想:將郭儉培養成為一名強有力的助手,只要她敢想,弟弟就能配合她改造織機(太誇張了)。
那時,嚴暮陽已回到翰林院,每日落衙就去城外接妻子。
郭儉七歲便離開父母,在荊州深山學藝近十年。等回來見了親人,那十年光陰像被人偷偷抽走了,直接從七歲跨到現在。在外還好,在家和親人共處,他還像當年離家一樣孩子氣。
比如他在城外做事,必定要蔡氏陪著。
他不習慣丫鬟伺候,遇事就叫“娘——”
“娘,我要吃紅燒魚。”
“娘,我要洗澡了。(拿)衣裳!”
“娘,我累死了……”
蔡氏任勞任怨地跟在兒子後面伺候,不敢走開。
由於一些變故,技術拍賣延到六月底。
這日,郭儉和巧兒從城外回來找清啞。
三人加上郭大有,在機房關了一下午。
傍晚出來,郭儉臉上滿是笑容。
幾人回到上房,嚴氏、吳氏兩親家正在東次間說話呢,方紋和蔡氏、孩子們也都在,十分熱鬧
郭大有問候過嚴氏,就出去了。
郭儉則往椅子上一坐,放鬆了身子。
“姑姑,我要吃大魚頭白玉豆腐湯。”
他像小時候一樣對清啞討吃的。
清啞忙吩咐人去做,還叮囑“放點兒酸筍。”
嚴氏把郭儉打量一打量,對吳氏笑道:“儉哥兒也該娶媳婦了。可有相中的人家沒有?”
吳氏道:“還在尋摸呢。”
蔡氏心裡一動,老著臉笑對嚴氏道:“親家太太可有好人家,幫我們說一個?我們不如親家太太有見識,認得的人家也體面。”
雖然有些冒昧,目光卻很熱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