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了讓遠處的商家有時間趕來京城。
這個訊息迅速傳遍大靖各地,引起震動。
技術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每一次創新都是在前一次的基礎上提高,以前人的技術為踏腳石。大靖的紡織商除了清啞,沒人知道在另一個時空,紡織已經機械化操作。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們看到郭家技術革新帶給市場的衝擊:若他們不能掌握這技術,將面臨淘汰的命運。
奉州漢中府,謝吟月得到訊息,立即帶謝天護返回京城。
韓希夷也從奉州返回京城。
睿明郡王也帶著大肚子曹側妃回來了。
江南,霞照一年一度的織錦大會今年註定不能像往年繁榮,因為郭織女和幾大世家重要人物都在京城,正籌備新技術拍賣,織錦大會還能有什麼精彩?都去京城吧,京城熱鬧!
就這樣,各織造商紛紛從各地趕來京城。
五月初五,端午,是郭家往嚴家送妝的日子。
清啞要去清陽路,方初不讓去,勸道:“送妝,把嫁妝送往嚴家,你去能做什麼呢?那邊又忙,人來人往的,又搬又抬,倘或把你碰了磕了,如何是好?就算磕碰不著,坐車往那邊走一趟,吵吵嚷嚷的,你聽了也煩、也累。累壞了,爹和娘豈不心疼?到時候反讓大家為你擔心。所以你還是別去了。岳母也叮囑我,叫你別去。”
清啞想想自己這大肚子確實不便,只好不去。
方初便帶著方制等人去了郭家。
嚴氏和方瀚海則往嚴家去了。
郭家,今日往嚴家送妝的人是郭儉和蔡氏。
嚴家,不僅嚴氏在,嚴未央也從奉州趕來了。
巧兒的嫁妝雖比不得清啞當年出嫁豐厚,也是十里紅妝,等閒人家比不上的。嚴家內院,眾女眷來客紛紛讚歎說郭家嫁妝豐厚,又有太皇太后賞賜,是天大的臉面和榮光,梅氏心花怒放。
梅氏接待蔡氏,十分客氣,一口一個親家大奶奶。
蔡氏大嗓門對她道:“親家,你娶了我這侄女,往後就享福吧。我這個侄女,不是我做大娘的誇,從小就聰明能幹,又乖巧。從她姑姑出嫁後,郭家上上下下、裡裡外外、老老小小——”說到這,她雙臂配合揮舞,劃拉一個大圈子,表示囊括範圍之廣——“都是她操心……”
聽到這梅氏暗暗嗤笑,心想:“郭清啞出嫁時,巧兒才多大?一大家子要個小女孩子操心,你們都是死人嗎?也吹得太沒邊了。”
面上,她卻故作疑惑道:“巧兒不是一直跟著她姑姑嗎?”
待在烏油鎮,怎麼管家?
蔡氏道:“所以我說她能幹嘛。”
梅氏沒聽懂她什麼意思,覺得她答非所問。
蔡氏對眾人道:“我這個人,天生就不是個細緻的人。我婆婆和妯娌們各人也都要管著坊子裡的事,也都忙。家務就靠巧兒盯著了。她一面要跟她姑姑學手藝,有時又回家來住幾天,大小的家務事都要安排。下人都肯聽她的,有威嚴的很。弟弟妹妹們她也管教的嚴。
“我那個小兒子,就是才被皇上封官的那個,不是去靖國公家學手藝嗎,一年四季的衣裳都是他姐幫他做好了叫人帶去。還張羅吃的,用的……我這個當孃的一點沒操心。
“等長大了,把她姑姑一身本事都學來了。
“巧兒和一般人家姑娘可不一樣,不但能燒能煮、會針線活,還會管家,還會織布織錦、設計圖稿。娶回來生兒育女、伺候夫君不算,立馬就能為家裡賺大錢的。瞧瞧我們姑奶奶就知道,把方家興旺的!
“這可不是我吹。郭家馬上就要拍賣的技術,就是巧兒和她弟弟弄出來的。唉,想到這個我心裡就疼。養這麼大、這麼能幹的閨女,還沒幫孃家做兩件事呢,就要嫁到嚴家了,從此為嚴家出力。賺再多的銀子,也是嚴家的。誰還記得郭家養閨女的功勞,不說郭家靠女兒拉拔補貼就算有良心的了。所以說,養閨女就是吃虧……”
她滔滔不絕地說,根本沒有別人插嘴的機會。
********
先對大家昨天等更說抱歉!再吐槽起點網路抽風:我有發公眾章請假的呀,為什麼不顯示?昨天有事所以只更了一更,以後會找機會補上。別怪原野,你們去翻作品相關就看見請假條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