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啞道:“就是來看看我。”
巧兒不信,問道:“她就沒說別的?”
梅氏的脾氣她可不止“略知一二”,從梅如霜口中打聽了不少呢,就不是個消停的,今兒來方家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清啞道:“沒說什麼。”
她怎麼能把梅氏的話告訴巧兒呢。
小姑娘臉皮都嫩的很,聽了要氣死了。
巧兒眼珠一轉,也不問了,轉而問清啞身體怎樣,可有什麼特別想吃的,若有就說,就算廚房做不出來,她可以帶人琢磨。
清啞微笑道:“你這麼說,我想起來一件事:春天了,咱們叫人去外面摘些野菜來,要是有薺菜,就包薺菜餃子吃。”
巧兒立即振奮道:“這個好。我也想吃了。”
忙起身去外面,讓紫竹去安排人做這事。
紫竹笑道:“現在才二月,不知有沒有。京城這邊比不得家裡,要是在江南,那野菜都成片起來了,好多呢。”
巧兒道:“姐姐只管派人去,找著了更好;找不著,瞧瞧外面什麼個情形,回來告訴我們。等再過些日子,天氣暖和了,花兒也都開了,咱們踏春去。松山桃杏李都多的很,三月都能開了。”
紫竹笑著去和青竹水竹等商量,問她們誰想去。
這是個好差事呢,可以順便出去放風遊玩。
巧兒回頭進去,清啞已經想好了一篇話,慢慢告訴她:女孩子嫁人,不光要看個人,還要看家世背景,乃至於父母長輩都不能馬虎。也不是說一定要挑有才有勢的人家,相反,有些大戶人家複雜了,並不適合。有些父母過於苛刻,也不適合……
清啞說得很費力,甚至很沒底氣。
這種事哪有一定的標準呢?只能因人而異。
再者,若以清啞自己的言傳身教,那就不該反對這門親事,而要教巧兒迎難而上,可她又怕巧兒受苦,所以很矛盾。
巧兒察言觀色,推斷姑姑怕是不想將她嫁嚴暮陽了。
這應該同梅氏今日來訪有關。
梅氏到底說了什麼氣得姑姑改了主意?
巧兒心下飛速思忖,面上卻沒有一點不耐煩、不高興,清啞說一句,她點一次頭,等清啞說完她才道:“姑姑的話我記住了。姑姑這是為我好,怕我吃虧。姑姑經歷的多,自然想的也周到。”
清啞見她沒反感,鬆了口氣,道:“長輩都是這樣的,永遠不放心孩子。當年你爺爺奶奶也是這樣。為了幫我挑一個合適的人家,全家開會商議。又要給我陪嫁二十畝田,嫁妝多底氣足……”
巧兒失笑道:“二十畝田?”
和清啞心照不宣地對視,吐了下粉紅舌頭。
她那時實在太小,不記得了。
清啞抿嘴笑道:“是二十畝田。那時咱們家也不算富裕,二十畝田好多了呢。為這事,大嫂很有意見,你奶奶就不高興。大哥罵了大嫂一頓,才不說了。可後來還是……”
她目光黯然,二十畝田也沒有成全她和江明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