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一片寂靜,竟無一人能反駁他。
因為錦商賑災不是一次兩次,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年年如此;因為他所述說的道理涉及經濟、民生、內憂、外患,是一篇治國之策。
蔣大人雙目微眯,霍然間就下定了決心。
他與另兩位大人低聲私語幾句,那兩位聽後都不斷點頭,然後他端坐正直,右手抓住驚堂木,重重往下一拍,凜然喝道:“西北禁軍欠方氏五十多萬兩軍餉,著戶部即日償還!”
說完,當即請老玄武王報了數目,又命人根據西北禁軍人數計算,與借據核對,最後寫了判決文書,親自蓋上印章,又請其他兩位大人蓋印,交於方初,讓他去戶部討債。
他沒提利息。
方初和老玄武王也知趣地沒提,能拿回本金已經是萬幸了,再提利息不是自找麻煩麼。
至於堂審,到此為止。
為何?
因為審不下去了。
除了至德十五、十六兩年,西北禁軍再未出現過軍餉短缺的現象,雖然廢太子不止一年挪用軍餉,但老玄武王堅持說西北軍餉不短。
關鍵證人當年都在私造火器案中死光了。
對玄武王和方家的指控,除非有新的證人證詞。
老玄武王老眼一翻,冷笑道:“廢太子敢一再挪用西北軍軍餉,本王能無動於衷?真當老夫是隻病龜嗎!”
蔣大人等三人聽這話玄奧無比:
似乎是指廢太子確實一直挪用西北軍餉,他丟了儲位有玄武王的推動作用;又似乎說,廢太子若真一再挪用西北軍餉,玄武王怎能容忍這種情形持續,早吵出來了,所以這次指控純屬誣陷。
不管內情如何,蔣大人等三人卻認識到:老少玄武王不但不是病龜,還健壯威風的很,想咬他的人只怕要蹦了牙口。
下堂時,老玄武王拍著方初肩膀道:“方家受委屈了。”
方初感激道:“多虧老王爺公正。”
老王爺呵呵大笑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說完,大搖大擺地出了公堂。
方初也告退,直奔戶部。
留下身後一堂人心思各種複雜。
※
戶部衙門。
金部的李郎中和方家相交,見方初來到金部內堂,牽掛的心落了下來,心想既然能來這,那今日會審肯定是平安無事了;跟著他又疑惑,方初來這是找他,還是有別的事?
方初是有別的事,但也找他。
他向李郎中出示蔣大人的文書,要討債。
李郎中張大嘴半天合不攏。
方初問:“大人,可有銀子?”
李郎中醒悟,連聲道:“有,有。”
堂堂天朝大國,國富民強,國庫怎會連五十萬都沒有!
方初問:“如何支取?”
李郎中深吸一口氣,告訴他:“要請尚書大人核准。”
方初點頭,心裡估摸也是這個流程,沒道理憑這文書就能隨便把五十萬銀子提走,那戶部的手續也太兒戲了。
馮尚書拿著三司會審判決付款的文書,氣得渾身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