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借有還,這是常理。
爹孃平日是怎麼儉省的,她都知道,所以並不充爛好人。
至於送楊家的那些東西,她自有理由說服爹孃。
吳氏見事完了,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因又對楊安平媳婦叮囑道:“別的東西我就不說了,你都曉得怎麼弄,就是這豆腐餃子和豆腐包子,最好用蒸籠蒸熱了吃,別在水裡死勁煮,煮爛了就沒味道了。”想想又問,“你家裡米還有吧?魚總有的……”
楊安平媳婦急忙點頭,道:“有……米。魚也有。多謝東家了。”
又千恩萬謝了許多遍,才挽著籃子,牽了細妹出去。
細妹回頭看清啞。
清啞也看著她,依然沒說話。
細妹就轉過身去了。
她們在門口遇見阮氏,又寒暄幾句,感謝一番,才走了。
阮氏等她母女走得看不見了,才對屋裡道:“爹,娘,咱過年了。”
那郭守業正低聲對吳氏說話,“……到時候要找許多人。細妹這樣的,正好能幫忙。”
吳氏一邊聽,一邊對外應道:“噯,端菜吧。”
阮氏就回頭去向廚房。
清啞聽了爹的話,放下心,也跟著去了。
這裡,吳氏失悔道:“你不早說!要是這樣,不如把細妹買下來,用起來才好放心。”
郭守業斜了她一眼,道:“用的人多呢,靠細妹一個頂什麼用!楊安平現在有難處,咱能幫的也幫了,挺不挺得過去就看他運氣。——我看八成挺不過去。要是挺過去了,他總記得郭家恩情,將來幹活也盡心;要是挺不過去,還得賣細妹,那時候咱再買了那丫頭,他也沒話好說,對咱們只有更感激的。不單楊家,這村裡村外的,往後見了你都要多些笑臉相迎。咱們要辦大事,總要收幾個貼心人……”
他一面說,吳氏不住點頭。
說話間,兒孫都到正屋來了,個個喜氣洋洋。
清啞和嫂嫂將菜一碗碗往桌上端,很快擺滿。
吳氏心裡揣著美好前景,眼前年夜飯又如此豐盛,感覺渾身上下都被火紅的日子點燃了,沸騰喧囂。因大聲笑問:“老大媳婦,可煮了甜酒?今晚上我們女人家也要喝些酒。就喝甜酒。叫娃們也喝點。熱乎乎的喝了暖和身子。”
蔡氏忙笑道:“煮了,煮了的。”
吳氏就起身,風風火火地指揮安排。
一時菜上齊了,大家入座。
四方的大桌子,老兩口坐在最上方,郭大全兩口子坐在右手邊,郭大有兩口子坐在左手邊,郭大貴和清啞坐在下首,連娃們都上了桌,安插在三個桌角,圍得滿滿當當。
開席前,郭大全出去了。
一通鞭炮響後,這才回來入席舉筷。
對著一桌菜,清啞一點不覺得膩,竟然很有食慾;又想起細妹剛才的樣子,肯定吃不到這樣好的年夜飯的;再想想郭家也不是每年的年夜飯都這樣豐盛的,更別提平常了,她就覺得食慾更加旺盛,每樣菜看在眼裡都是那麼誘人。
*
非常感謝大家支援,今天還有加更,投票支援原野吧。你們也看出來了,我在趕情節。因為前面的鋪墊不能省,但是我可以趕在上架前發給你們。偷笑:不要太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