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和蒙毅也聽得心中震驚,這在大秦之後的漢委實厲害啊,好像比奮發圖強時的大秦諸位先王還要更勝一籌。
“第一位明君便是陛下也知道的漢高祖沛公,無有沛公,便無有大漢,正是其建立大漢,才有了後續。”
“第二位明君是漢惠帝劉盈,其為沛公和呂后之子,在十六歲時繼位,性格寬仁,能禮賢下士,重用賢臣,知曉大漢初立,天下飽經戰亂後,需要休養生息。”
“依照劉盈原本的行為和做事風格,本可能有更大的作為,然而因其母呂后之故,性情大變,常飲酒淫樂,不理政事,將朝政委託給其母呂后。”
劉盈遇上呂后這種究極虎媽,被逼得只能擺爛,他想保護弟弟保護不了,想立哪位女子為後也決定不了(被呂后逼娶自己的外甥女為妻),想做什麼事都不成,那這皇帝做的還有什麼意思?
不如讓母親來主持朝政,自己擺爛放縱好了,劉盈可說是被呂后給毀了。
聽到李念話後,蒙恬在腦中瘋狂頭腦風暴,那大漢天子姓劉,也可能是劉氏,但這也推翻了他之前的猜想——漢朝是項氏重瞳子所立。
因為項氏一族是項氏姬姓,若大漢是項氏重瞳子建立,那大漢的皇帝要麼稱項某某或姬某某,怎麼都不會是劉某某。
如今得知大漢皇帝叫劉某某,且那漢高祖又叫沛公,蒙恬腦中迅速想到了一人,即是在這幾個月中在大秦朝堂有不錯名聲的劉季。
劉季的姓氏中正好有“劉”,其又來自沛縣,正符合以上的每一條,至於那呂后,蒙恬也想到了一人,正是被陛下親自賜婚,嫁給公子高為正妻的那個呂雉。
難怪陛下會將劉季給請到咸陽觀看他的稱帝大典,原來是想在大漢的開國皇帝面前顯擺啊,難怪陛下要將呂雉賜婚給公子高……
不對啊,為什麼要將呂雉賜婚給公子高,陛下給應該留給自己,或者給扶蘇公子,這可是漢高祖之妻,大機率也是大漢開國之後。
除非這個呂雉有其他的問題,想想很有這可能,李念公子話中說的是漢惠帝劉盈因其母呂后之故性情大變,才飲酒淫樂,不理政事。
蒙恬也見過呂雉,生得頗為美貌,看上去端莊賢淑,不像是個能逼得兒子性情大變的狠人,但人的性情是會變的,也許是之後發生了什麼導致呂雉變了。
蒙恬又發現了一點,劉季年齡好像比呂雉大很多吧,這兩人居然能湊合到一起,成為了夫妻?
經過這番思索,有些原本看來很迷惑的事又能得到解釋了,陛下會莫名其妙請那麼多人來咸陽觀禮,其實請的都是大漢開國文武。
想到此處,蒙恬也生出和李念一樣的想法,他們這陛下虛榮心有點重啊,但換作是他們,肯定也會這樣做。
但這從側面也說明了另一件事,大漢在代秦時,並未對大秦做出多過分之事,否則陛下就不該邀劉季到咸陽,而是讓人將劉季的頭顱帶到咸陽,就像項氏一族那些人一般。
蒙恬覺得應當便是如此,據他所見所聞,那劉季的確是個灑脫豁達、頗有度量之人,其代大秦後,確實有可能放過大秦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