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平站在鹽池軍營的高臺上,陽光透過稀薄的雲層,灑在他堅毅的臉龐上,映照出一抹不屈的光芒。
他身穿鐵甲,肩披戰袍,腰間懸掛著長劍,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
這十日裡,他幾乎未曾閤眼,全身心投入到整軍備戰的艱鉅任務中。
奴兒軍的騎兵們,在他的嚴格訓練下,更加驍勇善戰,而新補充的一萬步卒,也在他的悉心調教下,逐漸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
除了軍事訓練,關平還親自監督後勤運輸的準備。
三萬民夫被精心挑選出來,他們肩負著為大軍提供糧草、輜重的重任。
後勤是戰爭的生命線,絕不能有絲毫馬虎。
因此,他讓人檢查每一輛運糧車,確保每一粒糧食都能安全送達前線。
第十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照耀在鹽池軍營上時,關平下達了開拔的命令。
大軍在他的帶領下,浩浩蕩蕩地朝著北面的太原進發。
騎兵們騎著戰馬,精神抖擻;步卒們邁著堅定的步伐,緊隨其後;民夫們則驅趕著滿載糧草的車輛,緩緩前行。
第一站,便是雀鼠谷。
這個谷地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通往太原的必經之路。
南谷口叫做汾水關,當地人也稱其為靈石口。
關平早已派遣斥候,將此地的情報蒐集得差不多了。
雖然此地險峻,但駐守的兵卒並不多,只有千餘人。
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掉以輕心,而是更加謹慎地制定了作戰計劃。
當大軍抵達雀鼠谷時,關平親自率軍衝鋒在前。
他揮舞著長劍,高聲吶喊,激勵著士兵們奮勇向前。
騎兵們如潮水般湧向谷口,馬蹄聲震耳欲聾,塵土飛揚。
聲勢浩大。
步卒們則緊隨其後,手持長矛、盾牌,越過騎兵,衝向谷口的魏軍營寨。
千餘守兵在突如其來的攻擊下,顯得驚慌失措。
他們雖然奮力抵禦,但在大軍壓境之下,很快便敗下陣來。
一些人四散而逃,一些人則跪地求饒。
關平並沒有為難他們,而是命令士兵們將他們俘虜,以待後續處理。
攻克雀鼠谷後,大軍稍作休整,便繼續向北進發。
接下來的目標,是河東通往晉陽盆地的最後一個關口——高壁嶺,也被稱為韓信嶺。
這個關口地勢更加險峻,是通往太原的最後一道屏障。
關平知道,此戰將更為艱難。
在前往高壁嶺的路上,關平不斷與將領們商討戰術,制定應對之策。
高壁嶺的守軍雖然不多,但地形優勢卻極為明顯。
此地山勢險峻,峭壁深澗,北倚綿山,南接霍嶽,東與靈空山對峙,西與秦王嶺相望,乃秦漢時期古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扼南北交通之咽喉,歷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川陝通衢”之美譽。
公元前196年,北方陳豨反,與匈奴聯合進犯中原,劉邦率師親征。
呂后策劃在未央宮變將韓信謀殺,遣人帶韓信首級送往山西代縣晉見高祖,行至靈石城南高壁嶺逢高祖凱旋,遂令葬於嶺上,隨從軍士每人捧土一掬即堆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