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說了小師弟,劉邦他可不是一個甚樣小人。”五鬼繼續話道:“他不想殺項羽,但,也不想讓項羽活著。”
“此話!”李白:“怎解?”
“我是一隻小螳螂,噹噹噹噹噹!”小懶,跳來跳去:“我是一隻小螳螂,噹噹噹噹噹!”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五鬼吟這詩時撩衣揮袖,氣勢磅礴兩相高中,又摻和著些悲涼物秋,似忘了自己此間還跪在鐵釘子板上。頓上稍許,五鬼再一揮他那紅裳,忽問:“小師弟,你從小閱覽典籍,應知得那‘鴻溝和義’吧?”
“確是知得。”李白:“《史記·項羽本紀》中說,項王在睢陽,聞海春侯軍敗,則引兵還。漢軍方圍鍾離昧於滎陽東,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遣陸賈說項王,請太公,項王弗聽。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小師弟記性真好,這書背得不錯,一字不差;但!”說至此處,五鬼忽然頓住不語,朝著李白丟擲云云一笑,遂,才接著道:“但是小師弟,那司馬老兒的話,可並非全全做得了數。”
聽後,李白不急言語,雙眼透深邃視於五鬼。因了膝上疼痛,李白此間神色顯得更加疑眉不展,猶若淵谷。五鬼見,又是云云一笑,說:“小師弟,世間之上,凡為活物者,皆有情;人,名列其首。便是因了有情,故,使得任何史書都不可全真,僅區別於,偏差大小几許。”
頓,繼續話道:“司馬老兒的《史記》中,說‘鴻溝和議’是劉邦求於項羽,但實則非也。當時,項羽兵罷糧絕,已是強弩之末。而反觀劉邦卻兵多將廣,勢如破竹,何需甚樣求和?”
“我是一隻大老虎,喵喵喵喵喵!”小懶,走來走去:“我是一隻大老虎,喵喵喵喵喵!”
“師兄的意思是!”李白詫異之至:“是項羽生了愜意,求和劉邦的?”
五鬼不以回解,只云云秘秘的笑了笑,但李白卻從他這笑裡,得到了答案。遂,五鬼又說:“鴻溝和議,不過是項羽和劉邦打下的一個幌子,誰都不信,所以後來撕毀了。只不過,那司馬老兒把這當中的‘背信棄義’四個字,全部丟到了劉邦身上。但其實,在張良、陳平說要設十面埋伏除掉項羽的時候,劉邦明面上應允了,可暗中卻放了項羽一條生路。於是乎,兩軍交戰時,劉邦這方只殺兵,不殺將,欲留住項羽性命,苟活於世間。”
“結果,唉!”話到此處,五鬼忽然搖頭一嘆,說:“結果項羽被逼至烏江,看著那一條可以逃命的小船時,忽然地,猜穿了劉邦真意。”
“那!”李白遲疑:“師兄!是因了這,所以項羽才自覺無顏面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的麼?”
“非也!”
“那是?”
“我是一隻小青蛙,喳喳喳喳喳!”小懶,跳來跳去:“我是一隻小青蛙,喳喳喳喳喳!”
“小師弟,我方前說了,劉邦不想殺項羽,但,也不想讓項羽活著。”五鬼:“當時,士卒勸項羽回江東,待重整旗鼓後再行殺來。可是項羽心裡卻知道,楚,氣數已盡,若自己乘船渡回江東,那劉邦勢必大軍攻下,屠城殺人。也知道自己若是不死,江東,則一日不安。覺得,因了自己一人性命,就害了江東十萬數百姓,不值。於是乎,為救江東百姓,項羽便拔劍自刎。”
“至於劉邦,他既然能將張良、韓信、蕭何等謀士玩控於掌下,那自是有著一番厲害。”五鬼頓了頓,道:“在張良、陳平提議除掉項羽時,劉邦多考慮了一步棋!不對,應該是很多步棋!”
“此話。”李白:“又怎解?”
“簡單!得民心者得天下!”五鬼:“當時,項羽的風望揚射天下,乃正義的化身,與其殺掉,不如利用。張良、陳平建議直接除掉項羽,可劉邦卻不這麼認為,反想放項羽回江東,借勢征伐,除去項羽所有部下。然後,再想著將項羽活擒,施以軟禁,好生供養直至終老,以此,博天下民心。”
“於是乎,劉邦明面上雖答應了張良、陳平計策,但暗中卻故意把項羽逼至烏江。也是因了這事兒,往後中,張良在劉邦面前一項小心翼翼,不敢有甚多餘的心思。也是因了這小心翼翼,才不至於像韓信蕭何那般冤死,得以善終。”
“原來。”李白神情複雜:“如此。”
“我是一隻小鴿子,噠噠噠噠噠!”小懶,飛來飛去:“我是一隻小鴿子,噠噠噠噠噠!”
“小師弟,你要記住。”就這時,五鬼忽意味深長看著李白,道:“做人當如項羽,處事當如劉邦。”
聽得這話,李白不語,抬起頭,用那種深邃如淵的眼,定定看著五鬼。而五鬼,也用這種深邃如淵的眼,定定看著李白。一時之間,若非旁邊有小懶在動的話,整個禪房裡的一切就都似是靜了止,如石如塑。
隨著一陣清風從外頭吹來,李白忽然覺得自己眼前這三位師兄即是熟悉,又好是陌生。想起平常時日下,自己這三位師兄從未一本正經過,但自打昨天起,卻似是變了個人。云云之下,李白忽在心裡尋量說:‘做人當如項羽,處事當如劉邦。我好像,明白師兄們的良苦用心了。’頓,李白朝著五鬼一拱手,道:“多謝師兄今夜教導,師弟我,定謹記不忘。”
夜,終於盡了。
趙蕤設下的這炷大香,燎燎而燒,青煙直上千尺與雲齊,蔓如長條;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