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頭想想。這個劉總司令真是。
患得患失啊!
早早的就要自己幫忙兜底。
其實,薛嶽和吳奇偉,都是能打仗的。
如果沒有什麼意外,他們兩個,應該能讓日寇付出沉重代價。
不過,戰場波譎雲詭,瞬息萬變,日寇兩個師團加入戰場,確實會給國軍帶來沉重壓力。
如果有需要,自己肯定去。
之前已經敲掉日寇106師團,又將108師團打殘。
現在圍住了27師團,要是也能打殘,自然是最好的。然後是16、114師團……
一個一個日寇師團挨個打殘,純純的消耗戰。
將日寇慢慢消耗乾淨。
零敲碎打。
積少成多。
也算是戰略的一種……
忽然心思一動。有蘇聯人到來。
帶頭的,就是那個羅德金。說是朱可夫派來多了一個字代表。
後來,張庸曾經問過統帥部,得知朱可夫的確來過華夏。但是時間很短。才三個多月。
不過,此君到來以後,對日寇的各種資料都非常在意。研究的很深。顯然是有目的的。
果然,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朱可夫在華夏三個多月,掌握了很多日寇的資料。
當諾門坎衝突爆發的時候,上頭立刻想到他。於是派遣他到來遠東指揮戰事。
由於在諾門坎戰事中表現出色,在衛國戰爭開始以後,他很自然被賦予重任。
最終成為最出色的救火隊長。成為第一帥。
而那個羅科索夫斯基,也在默默無聞的總結經驗和教訓。
國軍的連續潰敗,讓他摸索到了如何在逆境中崛起的辦法,最終投入使用。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的時候,也是一路潰敗,損失慘重。和國軍其實很相似。
但是蘇聯的底蘊深厚,即使慘敗,也不缺武器彈藥。所以,他才能在逆境中逐漸崛起,嶄露頭角。
“張!”
“羅德金先生!”
張庸一邊打招呼,一邊猜測對方的來意。
發現對方的注意力,並不在日寇的身上。而是在兩艘義大利貨輪上面。
“張!那是你們購買的軍火嗎?”
“是的。”
“義大利人不是和日本人簽訂了協議,禁止向你們國軍出售軍火嗎?”
“這不是軍火貿易。這是走私。”
“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