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美金而已,對於廣交會這麼大的舞臺而言,自然是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一根毛都不算。
可是對於一群學生妹子而言,10萬美金,即使除以1000,那還有100美金,換成人民幣,夠她們一個學期的生活費都不止,若是家裡窮點的,把錢寄回家裡去,保管能讓父親,母親,都喜笑顏開,一個月都合不攏嘴。
自然……
不是每一個女大學生,都叫錢悠悠,會六門語言,面對老外時還能不怯場。
可這並不影響她們的積極性。
畢竟,不試試,又怎麼能知道呢?
100美金,所能調動起來的積極性,是很難以想象的。
就好比女大學生們,扎堆成團,穿著夏天清爽乾淨的服飾,那種青春靚麗的氣息,所能帶來的影響,也是很難以想象一樣。
尤其是在這個年代,很多企業的營銷方式,都還很單一,還停留在最原始的物上面,展臺上面,擺一些自己的產品。
展臺前,來充當臨時展銷員的,或可能是這個產品的車間製作人,要麼就是主管領導本人,費七八咧的操著一口連普通話都說不太標準的地方方言,結結巴巴,介紹所謂的自己企業的特色產品,能吸引到多少人圍觀?
就一句話,全靠產品的質量過硬。
沒有人會仔細思考,這樣做會有什麼不對,時代的侷限性,讓很多人的思維,都還停止在僵化狀態。
這個時代,上至國企,私企的老總們,下至販夫走卒,普通老百姓群眾,全都還在推崇這麼一句話,叫什麼來著?
【酒香不怕巷子深。】
對,就是這句話。
這句話的典故出自晚清名臣張之洞之口。
據說,張之洞擔任四川學政時,路過瀘州,聽聞瀘州是酒城,在尋找好酒的過程中,最終找到了位於瀘州老窖國寶窖池所在地的營溝頭,張之洞品嚐後,不禁感嘆道:“真是酒好不怕巷子深。”
從此,這句話便流傳了出去,成為了很多誠信商人們奉為一生的經營理念。
當然,某些人明明已經把經念歪了,自己產品不過硬,但嘴卻很硬,遭到質疑以後,就這麼來一句:“你懂什麼?我這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質量過硬,即使地理位置不佳,遲早也會有客人上門。”
對,是遲早,只不過是遲早關門而已。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錯了嗎?
張之洞錯了嗎?
沒錯。
只是,大人,時代是在進步的。
擱晚清民國那會兒,有很多老字號店鋪,都是以一種“座商”模式,憑藉代代相傳的手藝,堅守祖訓,做出好的產品,贏得顧客的好感,口口相傳,形成經久不衰的好口碑,這才有了“酒香不怕巷子深”。
而當今社會,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發展,供大於求,產業升級,體制改革,競爭日益加劇,很多私企老闆們已經在開始注意到,再抱著以前的老黃曆不肯放手,守著所謂的“酒香不怕巷子深”這種經營祖訓是不對的,時代需要改革,需要創新。
可就是有些老頑固們,身處高位,不肯聽這些忠言逆耳,甚至還鄙視一切,不肯遵守老傳統經營理念,做出改變的人。
且還在他們看來,這種行徑,屬於離經叛道,是邪魔外道,是誘騙消費者,是需要被打倒的牛鬼蛇神。
陸陽的美絲特製衣廠,就很快遇到了這樣的麻煩。
“幹什麼幹什麼,誰允許你們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