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念生將在外面成立了宗門,打算將眾人帶出去的訊息說了,眾人自然很是歡喜,但歡喜過後,又沉浸下來,都陷入了一種是去是留患得患失的情緒當中。
這一天,整個百里谷的人都沒有睡好!
夜半時分,還能聽到各種動靜。
如今的百里谷只有十幾個年輕人,大部分都是垂垂老矣的老者,其中許多當年留在谷中的男女也曾結為伴侶,但選擇生下孩子的卻是少數,大多數都怕生下孩子之後,孩子重蹈覆轍,也被困在谷中碌碌無為一輩子。
那樣的話,不如不生。
至於那些老者,進入谷中的時候,大多數都是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正是風華正茂,心高氣傲的年紀,被困在谷中幾十年,早已經消磨了當初的雄心壯志,許多人竟然對外面有了恐懼擔憂。
再想起當年的事情,一時間心中嗟嘆連連。
但給眾人考慮的時間實在不多,宣佈訊息後的第二日,百念生和明媚收到了蟾光寺的飛鴿傳書。
信中說,朝廷在面對魔教內亂和邊境戰爭之間,果斷選擇了與胡國商談,割城讓地換得胡國暫時退兵,好調集軍隊攻打魔教的起義軍。
這直接導致的後果便是邊關五萬將士被朝廷扔在了關外,死守一座空城,前面是磨刀霍霍的胡國軍隊,後面則是不可能再給他們任何補給的同胞。
數百名英雄豪傑也被困在豐城中。
朝廷之所以把這些將士扔掉的原因則是嫉恨守城大將孟紹。
孟紹和官景寧一文一武,是朝廷主戰派的核心,也是胡國最忌憚的存在。
孟紹為人剛直,是一員猛將,有他在豐城一直沒有被胡國攻下,反而胡國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他的功勞越大,朝中忌憚他的人便越多,從前,有官景寧為他說話,官景寧死後,朝中無人為孟紹說話,反而眾人察言觀色,發現皇帝對孟紹頗為忌憚,彈劾他的人便越多。
此次皇帝為了剿滅魔教,打算抽調孟紹去攻打魔教。
孟紹心知肚明,自己一走,胡國絕對不會遵守和朝廷的約定退兵,反而很可能攻破豐城之後,長驅直入,踏平連州,常沂,海寧,直奔京都,到時候仁周失掉的不僅僅是五座城池,而是半壁江山。
孟紹血書皇帝,說明自己的擔憂,卻被皇帝以血書恐嚇皇帝的罪名罷了官職,命他赴京認罪。
孟紹的父母親人都在京都,皇帝不怕他不回來,而孟家人也是剛烈,早在皇帝下旨之前,就準備自焚孟家,讓皇帝沒了要挾孟紹的人質。
萬幸蟾光寺的智明大師早有準備,將孟家人透過早早挖好的密道救了出去,如今孟家幾百號人都藏在蟾光寺。
蟾光寺壓力很大,男人可以剃了頭假裝和尚,女子卻很難辦,蟾光寺來來往往香客如此多,此事隱瞞不了多久,估計很快就會被人發現,到時候,蟾光寺的和尚也難逃一死。
孟紹沒了後顧之憂,自然堅守豐城,如今已經被皇帝視同叛國,斷了糧草。
信中還說,孟紹打算破城之日,以死謝罪,到時候五萬將領和滿城百姓將近十萬人,只怕都是要殉國的……
更讓智明大師無奈的是,如今天下英豪氣呼呼的爭先恐後去皇宮殺狗皇帝,皇帝則派出凌霄閣的殺手,開始光明正大的絞殺正道武林……
若正道武林投降朝廷,則淪為朝廷鷹犬,要為朝廷效命。
不然的話,則視同魔教,一律格殺勿論。
這讓正道武林很是氣憤……
他們怎麼就混成了魔教了呢?
智明大師也氣憤,連連唸了三天的清心咒,心情才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