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當目光投向並親身涉足諸多位面後,諾亞是能夠察覺到物質位面之間的不同。
雖然龍族傳承中,對此有相關的描述,更是將物質界分為三大級別,但哪怕是同一等級的物質界,彼此之間也是存在差別,而諾亞能夠輕鬆分辨其中差別。
物質界的等級劃分非常簡單粗暴,分作大中小型三類位面。
小世界的要求非常簡單,只需要存在完整的生態系統,能夠孕育出智慧種族,允許神靈傳播信仰,不過最低的要求便是能夠支撐起一位神靈的信仰。
若是連這些條件都滿足不了,譬如沒有完整的生態環境,或是沒有孕育出智慧種族,那便會被定義為蠻荒世界,或是沒有價值的殘缺位面。
在小世界之上的中型位面,便是可以容納多支智慧種族存在,支撐多神信仰,諾亞所在的位面便是中型世界,不過在中型世界中,也算是出類拔萃的存在,矮個中的高個。
至於大世界,那當真是億萬中無一的超級位面,不僅擁有著最為完善的規則,並且還擁有極為驚人的承載力。
根據諾亞在祖代龍類傳承記憶中的搜尋,瞭解到,真正的大世界不對真神級別的戰力設下限制,即便是神靈本體,也能夠在其中自由活動。
不過大世界的數量極為稀少,更多的還是如同恆河沙數的小世界,以及萬里挑一的中型位面。
“異域征伐不能停止,本土經營同樣不能放鬆!”
諾亞知道自己在還沒有完全征服本位面的前提下,便對異位面下手,有好高騖遠之嫌,但相比於徵服中型位面前,先攻下幾處小位面更為穩妥。
許多弱小神靈的信仰根基之地就是小位面,因為面積不大,智慧種族單一,所以可以非常輕鬆的維持單一神靈信仰,更重要的是,不會有其它神靈前來競爭,更能夠維持信仰的純粹性。
與之相比,中型位面的信仰競爭激烈的多了,即便是強大神力,也難以維持單一的神靈信仰,難以獨佔,只能夠與其它神靈共同分享。
“龍人的數量還是太少了,需要在生育方面釋出行政命令,從政策上鼓勵龍人們多生多育嘛?”
在接連開啟戰火後,哪怕是在許多戰線上,徵召了諸多附庸以及奴僕,但是龍人兵員缺乏的壓力,還是令諾亞感知察覺到了。
他原先的基礎盤也就這麼大,雖然有耕種法的迭代更新以及地精機械的支援,令龍人們能夠更加合理地調配生產資源,製造更多的人口。
可是,他的地盤就只有這麼大,花樣玩盡了,上限也是擺在那裡。時至今日,哪怕即便是將海外殖民地的新生人口算上,龍人的數量也沒有破千萬。
這點人口,對於諾亞如今面對的局勢,也就是在進行三線域外作戰的同時,還要對本土進行擴張,簡直就是捉襟見肘。
也就是龍人的基礎素養高,只要成年,無論男女,稍加訓練,就可以參軍,雖然進不了正式戰團,但也可以加入輔助軍,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完全就沒有必要,倘若基礎福利達到了,哪會有人不生呢?根本就沒有催生的必要!”
剛剛誕生萌發的念頭,轉眼之間就被諾亞給摁滅了,他不希望在行政命令上,對自己的子民進行生育壓迫。
別說這些龍人受他的龍化侵染,擁有龍族血脈,對於生育繁衍擁有極大的本能渴求,即便是沒有,作為普通的智慧種族,作為人類,又怎麼可能不希望自己多子多孫呢?
只要擁有足夠寬敞明亮的房子,不需要為衣食住行發愁的經濟條件,以及可以保證子女出生後,能夠享受到標準線以上的教育福利,又怎麼會有人不生不育呢?
白痴才不生。
環境適合的情況之下,又有什麼生物會抑制生育本能?
“唔,還是想辦法提高一下社會基礎福利,完善教育與醫療系統,這樣也算是變相催生了。”
諾亞作出最終決定,他最終還是不願意透過行政命令,干預子民的生育意願,而是準備著手於提高聖龍之地的環境。
不過,這注定是曠日持久的工程,即便是下了功夫,三五年之內都看不到什麼成效,唯有十年二十年,才能初見端倪,百年才能夠形成大勢。
當諾亞居於艾利希姆,協調統籌一切之時,透過戰爭,融入到聖龍黃金秩序之下的精靈們,已經抵達了艾利希姆城。
萬族融合,和諧共處的氣象,已經在聖龍之地初見端倪。諾亞很少在種族上施加禁令,禁止某些種族進入自己的領地。
當然,確實有些例外,譬如奪心魔,寇濤魚人,沙華魚人一類,被認定為邪惡種族的生物,就不允許出現,除非是以屍體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