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無畏的攻擊、犧牲精神,帶動了各部隊拼死奮戰。
臨沂大捷的戰果擴大了四倍有餘。
還打亂了日寇的南下計劃。
不僅各國武官以及戰地記者高度稱讚國軍部隊的表現。
還帶動著國際輿論方面對國民革命軍的作戰勇氣和能力高度讚揚。
可以說一仗,打的那叫一個揚眉吐氣。
第五師團,號稱鋼軍的日軍半機械化部隊。
就這樣被國軍部隊暴打。
此前死守臨沂的龐炳勳也因為坂垣徵四郎的失敗。
獲得了美國戰地記者的高度稱讚。
東方雄獅的美譽,就這樣出現在了一個雜牌軍團長的身上。
至於參戰的各其他部隊,得到了更多肉麻,乃至露骨的溢美之詞。
“鐵血名將”張自忠。
五十二軍軍長關麟徵也獲得了“關鐵拳”的美譽。
軍神李宗仁。
戰神楚雲飛。
臨沂大捷,在各國媒體、報紙的宣傳之下。
達到了他本不應該具備的高度。
甚至被認為是國民革命軍在正面戰場上首次的戰略反攻。
一時間各國國防部,乃至參謀機構,情報機構。
都開始再度將目光放在了遠東的這處戰場上。
對於孱弱的國軍部隊能夠戰勝“現代化的日軍”。
產生了更多的好奇心理。
原本還高冷無比的各國外交官,紛紛同國民政府進行接觸。
希望能夠派遣相應的軍事顧問團,前往遠東戰場之上了解當下的戰場局勢。
更有甚至,提出了一攬子的軍事援助計劃。
希望與民國建立更加密切的軍事合作和聯絡。
這一刻,他們不再看不上這個在德國人的幫助下才勉強像樣的國民革命軍。
即便是雜牌軍部隊,他們一樣可以在獲得有力支援的情況下對抗日軍的王牌部隊。
可以說,臨沂此戰,一戰打出了國際觀瞻!
常凱申自然清楚,這些人是奔著誰來的。
除了楚雲飛之外,還有誰?
別說這些外國人不清楚五戰區怎麼打贏的這麼一場勝利。
就連常凱申自己都稀裡糊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