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隊,就是實力說話。
雖然楚雲飛麾下的部隊,達不到新時代解放軍的標準。
但在這個年代,可以稱得上是正八經的標杆部隊。
自他穿越而來的第二年起。
他的部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逃兵。
即便是抗日戰爭之後的幾場血戰。
死了這麼多的弟兄和軍官。
也沒有出現一個孬種。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偷生之念,這句話,真不是說說。
是戰場最真實的寫照。
一些戰場上負傷、失蹤計程車兵。
即便當時轉進的時候失散了。
過段時間也會自發找到老部隊報道。
失散的情況在這個年代非常正常。
轉進的路上有各種各樣的因素影響。
能夠自願找回來的,實質上就不算是什麼逃兵。
楚雲飛忙活完手頭上擢升名單和嘉獎名單之後。
便讓機要室給二戰區長官司令部發上了一封電報。
至於他本人。
此時則是派了警衛員小孫去請了長治報社的何曼麗、以及宋文英兩位記者小姐。
關於炮兵學校的建設,他還需要上一些心的。
此時的中央炮兵學校晉東南分校。
正在如火如荼的創辦之中。
目前各人事安排已經定下,由楚雲飛掛職校長。
山城方面的劉海波擔任教育長兼總教官。
二戰區長官司令部的上校參謀馮春華擔任招生主任。
炮三十團的團長歐陽先鵬,以及山炮團團長梁國平分別掛職副總教官。
這次將何、宋兩人請來。
也是為了親自擬定在整個晉東南地區招募知識青年的相關文案和報道。
按照現階段的民國徵兵法律。
學生及相應的一般人群可以免徵、遲徵。
山西地區的兵員受教育程度很高。
但其他地區的補充兵員素質一言難盡。
狀若木雞,宛如白痴,三個月學不會打槍的兵員都大有人在。
比起八路軍當下的政策,收編地方雜牌武裝、亦或者是武裝農民游擊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