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子去那邊換”那人一伸手指了指右邊的桌子。
銀子在這裡也是錢。
楊昭心安了下來,走到了右邊的桌子,把那小塊銀子遞了過去。
這邊的人拿個大剪刀,將她遞過去的銀子剪成一大一小兩塊,銀子裡面白花花的沒摻別的東西。
將大的那一塊還給了楊昭,小的那塊扔到一個大木匣子裡,隨手抓了一把銅錢給了她,都沒數數。
楊昭將一把銅錢放進口袋裡,快步進了城。
這城裡的房子多是木石結構,兩邊商鋪將門和窗戶修得大大的,屋頂尖尖的,多是修得2、3層,
靠近城牆擺著一溜賣飯食的攤子,有桌子沒椅子,有的連桌子都沒有。
臨近中午,去吃的人不少,人們買了就站在那兒吃。
甚至楊昭還看見了有人使用筷子。
她餓了,將手中的書拆開,小心地翻開書找了找,果然找到一種叫羊麥的主食。
翻譯名詞時一般用音譯,自古使然
上寫的可以代替麵粉,當地人一般把它和楊露的葉子和起來做蒸餅。
食之味美。
楊昭把書又三明治似的捆上,拎在手裡,避著人開始在這條街上找這種蒸餅。
她全部家產都在口袋裡,根本不敢和人靠近。
好在賣這種蒸餅的很多,都三個銅板一個,五個銅板給倆,每個有她巴掌大。
她買了兩個,比比畫畫的跟老闆要了碗水一口氣喝了,然後找個人少的角落抱著餅吃了起來。
這種餅口感不算細膩,也沒什麼味道,但楊露的葉子卻有一股奇香。
儘管沒有鹽糖的加成,但吃起來很是美味。
就在這時,一個小婦人抱著孩子也走了過來,看了楊昭一眼,應該是嫌棄她滿身的灰塵,往旁邊走了好幾步,靠著牆邊站著。
不一會兒,一個高大的漢子走了過來,他一隻手舉著一條長凳,一隻手用個盤子端著幾個蒸餅。
到了跟前,將長凳放到小婦人身邊,讓她坐下,單手接過孩子,將那盤餅給了小婦人。
“哪來的長凳?”
“花了三個銅板跟門口的軍爺租的,你趕緊坐一會兒”
“費那錢幹什麼?”小夫人嘴上嫌棄,卻還是笑了出來。
兩個人圍在那兒就吃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