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也沒有想到會這麼多!
本以為京城京畿的分號,是這次假幣流通的大頭,可是讓王升怎樣都沒有想到,真正的大頭其實是在地方的分號!!
“華匯銀號的擴張,明顯已跟不上建設的步伐。”
朱由校舉起那枯枝,眼睛盯看著,“再一個幣制一事,華匯銀號上下,並沒有完全吃透吃準。”
“這是怪朕,怪朕太樂觀了。”
“華匯銀號的規模,就到此暫停擴張吧,朕給華匯銀號一個期限,在該期限內,不經華匯銀號出任何紕漏,就再度開啟擴張吧。”
“臣遵旨!”
王升當即叩首應道。
在這次爆發的假幣案,牽連到少府,涉及到華匯銀號,朱由校是有預見的,畢竟這兩個龐然大物,侵佔了太多人的利益,不被人盯上反而不正常。
只是讓朱由校沒有想到,在遇到突發性狀況時,不管是少府,亦或是華匯銀號,表現實在是太差了。
真要論起來,還不能怪罪到這些做事的人頭上。
畢竟他們乾的事情,在大明是開天闢地頭一遭,不管是集約型手工製造業發展,亦或是銀號發展,這些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儘管有指明的方向,但是方向不代表著就不會出現紕漏啊。
無跡可尋。
無例可依。
做任何事情都要摸索前行,能堅持到現在才出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朱由校也感到慶幸。
“起來吧。”
朱由校看了王升一眼,“國舅,朕當初讓你籌建華匯銀號,還記得朕當初是怎樣講的嗎?”
“臣記得。”
王升顫抖著身體爬起,“陛下說,銀號乃國之根本,不管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須遵循一點,信譽!!”
“此為銀號立足之本,更是國朝安穩之根。”
“如果有朝一日,銀號若失去了信譽,來銀號的人不再信任,那麼銀號就距離敗亡就不遠了。”
“而華匯銀號,與今後可能出現的銀號、錢莊、票號都不同,他們可以不顧信譽,真鬧出大動靜來,朝廷會出面查抄他們,讓蒙受損失的人得到賠償。”
“但華匯銀號不行,華匯銀號是為今後組建中樞直轄有司而鋪墊的,眼下是不到時機,不想被朝中的一些壞東西所影響,所以才由臣代掌的。”
朱由校此前講的這些話,王升是一字都不敢忘,相較於那些持有銀股的群體,王升就知道一點,華匯銀號是天子的,他能代掌,但卻不能據為己有。
“還差點。”
無錯版本在69書吧讀!6=9+書吧首發本。
朱由校笑笑,看向王升道:“待此事功成時,國舅從華匯銀號抽身,王家一尊世襲罔替的爵位,是少不了的。”
王升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