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的說,應該是甕城。
甕中捉鱉的甕。
古時候的城池,都會依據城池的大小,修建一個或者數個甕城,甕城位於城門外或者城門內測,是一個半圓形或者方形的小城池。
甕城兩側與城牆的牆體連線,其上設有箭樓、門閘、雉堞等防禦設施,是古代城池主要的防禦措施之一。
敵人攻城,就算奪取了甕城,裡面卻還有一道城牆,加之甕城四周設定牆體,大軍再多也無法施展得來,因此難以攻取。
“呼哧...”
此時的城頭,見匈奴先鋒終於退卻的李坤,鬆了一口氣,反手艱難的駐刀原地。
長時間的廝殺,消耗了他太多的體力已經比不上一開始的狀態。
此刻的他滿頭大汗,胸口上下起伏,略微有些氣喘。
由於李坤用的是砍刀,體力消耗巨大,短時間內無法恢復的,加上他的刀法,講究大開大合,一往無前。
因此使用這種大刀,非常的消耗氣力,所以用刀之人,與人戰鬥時都追求一擊必殺,若是在短時間內不能擊殺對手,那麼他的體力便會極速下降,往後更難以擊殺對手了。
對於一般武將來說,最重要的是氣與力。
氣雄厚綿長者,便能夠持久戰鬥,體力消耗得也慢。
而力則是力量,擁有強大的力量,便能夠所向披靡。
此二者缺一不可。
氣長而力不足,沒有力量,打不過別人,有在雄厚綿長的氣也沒用。
氣短而力強也不行,力量在強,打了一會便累上氣不接下氣,氣短缺氧從而窒息,旁人跟你遊鬥,要不了多久自己就累趴下了。
李坤本來也是強弩之末了,幸虧高郅及時帶回援兵,還單人單騎,一人破了敵人先鋒官,成功解圍。
畢竟,這個時候的古代軍隊編制不像後世那麼完善,士兵的素質也不高,一般主將被殺。
若是沒有其他傑出的將領出來主持局面,那麼士兵就會陷入極度的混亂之中,輕而易舉就能被敵軍擊敗,至於防禦回擊,根本是組織不起來的。
所以古代戰爭,便應運而出了擒賊先擒王這句話。
也與高郅他的舉措有關。
來到城下,高郅舉手示意。
幾個呼吸的時間,士兵便迅速恢復了行軍過程中佇列的誤差,陣勢再次變得嚴絲合縫,無懈可擊。
李坤也算是深通兵法韜略,見得下方幷州軍陣勢,不禁感嘆道真是精銳將士,同時迅速令人開門。
高郅帶上荀攸,二人迅速趕到城頭,此刻武安城中計程車兵,也陸續來到城頭鎮守建設的忙碌中。
由於武安城作為漢軍抵抗匈奴的陣隘,城中用於防守的守城器械都早已準備。
在城門守將的督促下,士兵們還不斷將守城器械如弓箭,石塊,檑木之類的搬到城頭上來。,哪怕是之前浪費的現在也只能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