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賢在皖城前後逗留了十幾天,這段日子裡,他與劉勳把酒言歡,共論軍政要事,倒也收穫頗豐。
臨別之際,劉賢故意表現的滿是不捨,他緊緊拉著劉勳的手。
“和兄長相處這些天,弟受益匪淺。奈何溫侯初來淮南,諸多事務繁雜紛亂,我實在不便久留。”
“但兄長的言傳身教,弟已銘記於心,日後若是得閒,我一定再來拜會,再度聆聽兄長的教誨。”
劉勳感慨道:“好,那今後一定要常來,我定掃榻相迎。”
劉賢不僅送了那麼多財寶,又整日裡巧言奉承,這般貼心,劉勳恨不能讓劉賢今後常伴左右,兩人依依惜別,場面頗為感人。
回去的時候,紀靈無意間一打量,發現不見了廖化的蹤影。
再聯想到那些前些日子被偷偷帶進城的人,此刻竟也都留在了皖城!
…………
鄴城!
袁紹收到鄭玄的書信後,一時之間竟拿不定主意。
無奈之下,只得把群臣召集在一起,一同商議對策。
謀士田豐,素以沉穩多謀著稱,率先打破了寂靜。
“明公,兵起連年,戰火紛飛,百姓早已疲於奔命,苦不堪言,倉廩之中亦無多少積蓄,此時實在不宜興兵。依臣之見,宜先遣人向天子獻捷,若不得通,乃表稱曹操隔我王路,然後提兵屯黎陽;更於河內增益舟楫,繕置軍器,分遣精兵,屯紮邊鄙。如此穩紮穩打,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
審配冷哼了一聲,立刻起身反對:“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河朔之強盛,興兵討伐曹賊,易如反掌,何必遷延日月,錯失良機?”
審配身形高大魁梧,說話間氣勢洶洶,眼神中透著一股自信與急切。
沮授與田豐性情相仿,皆是沉穩剛硬之人,沮授道:“制勝之策,不在強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練,比之公孫瓚坐受困者截然不同。如今棄此獻捷良策,而興無名之兵,竊為明公不取。”
謀士郭圖也按捺不住,高聲說道:“非也!兵加曹操,豈曰無名?明公正當及時早定大業。願從鄭尚書之言,與劉備共舉大義,剿滅曹賊,此乃上合天意,下合民情之舉,實為幸甚!”
一時間,這幾大謀士你來我往,爭論不休,很快,原本莊嚴肅穆的議事廳就被吵得像菜市場一般嘈雜。
袁紹本就一向沒有主見,如今謀士越多,分歧越大,各種聲音在耳邊迴盪,猶如無數只蒼蠅嗡嗡作響,讓他難以抉擇。
眼看袁紹腦袋就要急炸了,許攸及時趕到,他建言道:“明公以眾克寡,以強攻弱,討漢賊以扶王室,此乃正義之舉,當起兵是也!”
荀諶也緊接著補充道:“曹操日前趁我們和公孫瓚爭鬥之時,強佔了河內,此乃公然挑釁。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明公當速下決斷,及時伐曹!”
袁紹終於下了決心,當即大手一揮,讓主簿陳琳草擬檄文,聲討曹操的種種惡行。
另外,令顏良引兵十萬,進駐黎陽,擺出一副將與曹操決一死戰的架勢。
劉賢剛剛回到壽春就聽聞了此事,袁紹此番昭告天下,事情鬧得極為轟動。
“子山,你總算是回來了。”
這些日子,劉賢不在,呂布還真有些不自在,如同少了一條得力的臂膀。
“主公,既然袁紹已經發出了討賊檄文,我們自然也要響應。不僅我們要響應,還要聯絡張繡和劉備等人,一同聲討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