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兵者,國之大事,將者,國之輔也。統兵之帥,要的便是能夠坐鎮三軍,指揮若定。
兵家祖師,兵聖孫武,所著《孫子兵法》一書明示,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
作為歷史上的最強戰力,兵家與其他諸子百家所不同之處在於,兵家其實並沒有涇渭分明的派系劃分之說。
可是指軍事家、用兵者、傭兵一方的豪強、軍將等。
雖然兵家在當初諸子百家之中的戰鬥力,並不能算是最強悍的,但是兵家軍隊卻仍舊具備掃滅一國的能力。
可以說,除開法家之外,兵家也是王侯將相們最為賞識的。
畢竟,兵家的能人志士可不在少數啊,況且兵家子弟都有一個非常優秀的通性:能夠決勝千里之外,調兵遣將如臂指使。
在天下大局之中,其他諸子百家暫且按下不論,可倘若要想爭奪天下,那兵家絕對是繞不開、躲不過的重要一環!
而但凡是兵家之中的集大成者,則無一不受到天下敬仰,無一不受到世人供奉。
而此時,兵家的當帶統帥孫武,正在高臺之上,觀看著眾兵家弟子們的戰陣操演。
雖然兵家弟子,所修習的主要課程,便是《孫子兵法》、《六韜》、《太白陰經》、《紀效新書》、《虎鈐經》等經典兵書。
而由孫武親自所撰寫的《孫子兵法》,更是諸位兵家弟子所修習的重中之重。
可即便如此,也並非代表所有的兵家弟子,都是隻會空談,不懂實戰的“理論黨”。
他們時不時還會親自下場演武,彼此交流心得,戰後總結不足之處。
時時互相討論,取長補短,以至於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這才是孫武所最希望看見的。
其實兵家的發展,與當朝政權之間的關係,可謂是相當微妙的。
彼此有制約,有合作,有忌憚,自然也有隔閡。
但有戰事的時候,兵家確實又是最受歡迎的諸子百家。
可戰事過後,就該飛鳥盡,良弓藏了。
這也蘊合了盛極而衰的自然之理。
當初孫武為兵家的沒落,而夙夜不能寐,憂心忡忡而不敢言。
好在那時候他遇見了湘王朱柏,被指明瞭前路。
如今的兵家,主要以研究、制定戰略戰策為主,並不直接參與任何攻伐戰爭。
也正是因為孫武的主動切割,才讓兵家能夠一直存續,不至於招來毀滅性的禍端。
此時,一名弟子匆匆趕來,將從信鴿腳上竹筒中的信箋雙手奉上。
孫武只是看了一眼,臉上便泛起了驚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