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來算去,特效不說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絕對是影響《盜墓筆記》能否成功的幾個最重要的因素裡面,排名很靠前的一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徐清要求把這樣的工作,交給一個掛靠在電視臺下面的後期製作團隊。江子芸當然會有疑慮。
但是徐清,對這種情況卻是早有準備。
“放心,這樣的事情,不影響我們的合作。我是站在大家賺錢的考慮,才提出了這麼一個建議。如果選擇我朋友的這個團隊,能節省一定的資金,當然好。
但是如果他們的實力確實不夠,我也不能因為和個別人的友誼,就把自己拿出來的投資打了水漂不是?”
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徐清這麼說,江子芸也是稍微放心下來一些。當然,要想徹底放心,光這點還是不夠的。
徐清的補刀計劃,就在下一步。
“我的意見是。在已經開始了正式拍攝的時候,先拍攝一小段需要後期特效的場景。
然後把這樣一段樣片拿過來,我讓我朋友這個團隊嘗試一下。
最終做出來的結果,如果能讓江小姐滿意,那當然好。到時候再考慮其他的特效製作。
而如果江小姐確實覺得他們不行的話,反正電影還沒有拍完,大可以另找其他專業的團隊。
我不是建議直接把這樣重量級的工作交給我的這些朋友,我的建議,就是想讓江小姐給他們一個試一試的機會罷了。”
這才是徐清心裡真正的想法。本來,徐清在斟酌了一下情況之後,確實是準備投資《盜墓筆記》的拍攝的。
別人還沒有盯上盜墓題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對這一型別的影片,市場前景還不是很清楚。
別等投資什麼的都準備好了,某局突然說是不能過審,那才糾結了。
華夏是沒有嚴密的影片分級制度的,也就是說,電影院不會檢查小朋友的身份證。只要有人買票,根本沒人管他多大。
所以電影稽核機制,也是這樣的一刀切,容易對小朋友造成心理創傷的題材,想要過審,根本沒那麼簡單。所以一般真正意義上的恐怖片,都得加入更多的手續,走非常規渠道。
更何況盜墓題材,既涉及恐怖元素,還涉及盜墓這樣的擦邊話題。能不能過審,在電影院大範圍播出,就更難說了。
國家對盜墓是嚴厲打擊的,就算讓一個主角連續不斷的把“上交國家”掛在嘴上,具體能不能一路順風,還是得看上面的態度。
正是這樣的情況,才導致盜墓題材從出現到現在,好歹也有四個月的時間了。就算從《鬼吹燈》初露崢嶸到現在也有兩個半月了。
但是那些影視公司,還沒有嘗試著拍攝類似的題材。
在這樣的情況下,徐清才有了用小投資,參與《盜墓筆記》投資的機會。